隨著“二孩”政策全面施行,多元化的家庭育兒指導、普惠型托育服務的需求變得更迫切。為了滿足年輕家庭“幼有善育”的期盼,《上海市托育服務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昨天發布,“普惠”“安全”“優質”等將是未來3年上海托育服務的發展“關鍵詞”。這是本市實施的第一輪托育服務三年行動計劃,也是全國首個托育服務行動計劃。
根據行動計劃,3年內,上海每年將新增至少50個普惠性托育點,2022年底,實現全市街鎮普惠性托育點覆蓋率不低于85%的目標,力爭全市一半以上的幼兒園開設托班。
痛點1 托育點少、離家遠、收費高
對策 新增更多家門口的“實惠托育”
托育點少、離家遠、收費高,一直以來是年輕家庭的育兒“痛點”。2017年起,上海連續將每年新增50個普惠性托育點納入市政府實事項目。光是今年,本市就新增50個普惠性托育點,組織74個班級,提供1467個托額,其中,托幼一體托育點占比86%。家門口的“實惠托育”解了不少滬上家庭的燃眉之急。普惠成為三年行動計劃的“主角”——
●全市至少新增150個普惠性托育點。
●新建和改擴建幼兒園原則上都要開設托班,尚未開設托班的公辦幼兒園要積極創造條件增設托班,鼓勵民辦幼兒園開設普惠性托班。到2022年,托幼一體園所在公民辦幼兒園總量中占比不低于50%。
●今年底實現中心城區“一街鎮一普惠”,每個街鎮至少設立一個普惠性托育點,非中心城區按照人口結構和需求布點建設,盡可能為家長在家門口、單位門口提供便捷的托育服務。鼓勵各區政府、各街鎮通過提供場地、減免租金等補貼措施,支持社區、企事業單位、園區、商務樓字等開設公益普惠托育點。
痛點2 托兒所僅解決孩子吃喝拉撒睡
對策 按需提供多元托育服務
記者調查發現,近年來,家長受教育水平的提升、科學育兒知識的普及,不同類型的家庭對托育有了多元化的需求,部分家庭也不再滿足于以往“托兒所就是解決孩子吃喝拉撒睡”的傳統,“三年行動計劃”也鼓勵城市托育服務的多元化發展,主要內容有——
●鼓勵引導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或個人單獨或聯合開設一批連鎖化、專業化、高品質的托育服務機構,按需提供全日制、半日制、計時制等多元化服務。
●每年,全市至少建成50個具有示范效應的兒童友好社區示范點,在街鎮設立兒童服務中心,在社區內普遍設立獨立的兒童之家,打造環境安全、設施齊全、服務專業的15分鐘社區托育服務圈,就近提供嵌入式、菜單式、分齡式的多元托育服務。
痛點3 新爸媽育兒面臨“上手難”
對策 推“教養醫結合”育兒新模式
3歲以下的孩童是“社會最柔軟”的群體,然而,新手爸媽面對呱呱落地的小生命,往往有點束手無措。為了幫助新手爸媽“升級”,“三年行動計劃”首次提出了“教養醫結合”的育兒指導模式,將成為全市嬰幼兒家庭的“智囊團”,通過科學育兒的公益服務,讓帶娃變得輕松、有愛、科學,讓上海爸媽成為“會照料、會撫愛、會陪玩、會傾聽、會溝通、會放手、會等待”的“7會”家長。
●首發《上海市母子健康手冊》,育齡婦女從懷孕初始便能通過手冊獲得科學孕育指導。
●各區至少建設1個、全市至少建設18個兒童早期發展基地,為幼兒家庭提供優質的醫療保健服務。
●每個街鎮將會配備1個家庭科學育兒指導站,新手爸媽就近就能獲得育兒“支援”。每年為有需求的常住人口新生兒家庭提供至少1次上門指導服務,不少于6次線下指導服務。
●上海市公益科學育兒指導APP“育之有道”等應用,免費推送線上科學育兒資源。
痛點4 呵護“最柔軟人群”責任大
對策 對虐童等行為零容忍
托育服務要時刻呵護“社會最柔軟人群”的安全。“三年行動計劃”對落實產假政策、托育人才隊伍建設、托育機構安全防控等作出要求。
●制定《上海市托育服務機構日常管理指南》和《上海市托育機構一日活動方案》,確保嬰幼兒健康安全。
●研制托育從業人員職業資格準入標準與行為規范,對虐童等行為零容忍,對相關個人和直接管理人員實行終身禁入。
●各區托育服務指導中心視頻監控系統與轄區內托育機構對接,完成教育、衛生、消防、公安等多部門數據互聯互通,實現技術支撐下的有效監管。(記者 馬丹)
原標題:上海首輪托育服務三年行動計劃出爐
直擊育兒痛點 托好“明天的太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