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之城、創新高地。
當前,高新區正不遺余力推動西部(重慶)科學城建設,全力打造面向未來科技、未來產業、未來生活的未來之城,鼓勵創新、開放包容、追逐夢想的夢想之城,科學家的家、創業者的城。
教育是城市發展的底色,在高新區黨工委、管委會的堅強領導下,高新區公共服務局緊扣“打造西部教育高地、建設一流強區”戰略目標,堅持“科創高新·智慧教育”發展理念,突出辦學特色,引進優質資源,打造教育品牌,辦好人民滿意教育,可謂開局良好、起步順利。
尤其是通過打造智慧學校、智慧校長、智慧教師、智慧優課、智慧之星的“五智”教育體系,高新區學校形成“一盤棋”格局,深化教育改革創新,打開新空間、辦出新品質,聚智引航為科學之城賦教育之能。
高位謀劃
布局“五智教育”勾勒突圍新路徑
9月11日,市委、市政府召開西部(重慶)科學城建設動員大會,將舉全市之力、集全市之智,建設“科學之城、創新高地”。西部(重慶)科學城建設給高新教育帶來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
目前高新區共有公辦幼兒園、中小學39所,民辦中小學校3所,中職學校2所,以及駐地高校8所。自順利完成學校移交以來,高新區委黨工委、管委會高度重視教育、優先發展教育,聚焦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和高起點高標準規劃建設西部(重慶)科學城戰略定位,緊緊圍繞“科學之城、創新高地”思考教育發展,明確高新區教育“五高”發展要求,即高點定位、高位謀劃、高端嫁接、高效推動、高質量發展。
面對“五高”發展要求,高新區亟待探尋突圍闖關的新路,既要與經濟社會發展“同頻共振”,又要與深化教育改革創新全面提升教育質量“環環相扣”。
為此,高新區確立了“科創高新·智慧教育”發展理念,確定“打造西部教育高地,建設一流教育強區”戰略目標,以“十百千萬工程”為抓手,大力實施“五智教育”,即打造10所智慧學校、選樹10名智慧校長、培育100名智慧教師、構建1000堂智慧優課、培育1萬名智慧之星。與此同時,高新區還迅速確立了兩個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即學校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教育質量提升三年行動計劃為實施路徑。
顯而易見,高新區教育發展思路清晰、路徑明確、干勁十足,尤其是打造“五智教育”作為區域教育特色的氛圍非常濃厚。
規劃的高度決定了發展的廣度。
高新區高屋建瓴的一系列規劃開局起勢,為實現“一批智慧校長在智慧校園里帶領一批智慧教師,運用智慧的教學手段,打造一批智慧課堂,培育一批智慧之星”鋪出了路線圖,讓“智慧之樹”在這里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全面助推“科創高新·智慧教育”,助力西部(重慶)科學城建設。
高端引領
聚集“八方資源”打造發展新引擎
乘著西部(重慶)科學城建設動員大會和智博會的東風,9月12日—13日,高新區成功舉辦由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課程教材研究所牽頭實施的“中小學數字教材實踐研究”項目培訓會暨“高新智慧教育大講堂”啟動儀式。
高新區公共服務局局長周文楊在啟動儀式上表示,當前,高新區正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全力打造“科創高新·智慧教育”。智慧教育是重慶高新區全面提升教育質量、加快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關鍵,更是教育發展與西部(重慶)科學城定位相匹配的關鍵。
為期兩天的培訓中,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副主任、課程教材研究所副所長陳云龍等11位專家,為高新區中小學教師帶來“高新智慧教育大講堂”首場專題報告和數字教材學科教師培訓。培訓采用“線上+線下”的方式進行,學習覆蓋面廣、學科代表性強,公共服務局工作人員、專職督學、學校管理干部、骨干教師600余人參加了線下培訓。活動還全程采用網絡直播,線上瀏覽量達6000余人,實現了高新區中小學教師培訓全覆蓋。
此次活動現場井然有序,參培教師熱情高漲,培訓效果立竿見影,受到了教育部課程教材發展中心領導、專家的高度好評。
“中小學數字教材實踐研究項目”是推動智慧教育的重要途徑,是實施“5+N智慧教研”的重要內容。高新區共有10所中小學、1000多名學科教師進入教育部“中小學數字教材實踐研究”項目,他們接下來將主動結合高新智慧教育和學校、學科實際,緊扣教學要求,學用結合,融會貫通,智慧運用,自覺把研究成果轉化為全面提升高新教育質量的實在舉措。此外,高新區為了營造智慧教育的濃厚氛圍,還開展了“高新智慧教育”大講堂等系列活動。
據高新區公共服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10月高新區還將召開“5+N 智慧教研”系列活動啟動儀式,進一步聚集“八方資源”打造智慧教育發展新引擎,引領高新區教育實現高質量跨越式發展。
高效推進
創新“以智促教”闖出改革新天地
具有創新性、科學性、前瞻性的“五智教育”如何才能更好落地,讓每所學校都能享受“智慧紅利”?這需要每所學校都高效行動起來,以打造智慧教育為引領,促進教育改革創新,讓智慧之光閃耀在這片教育熱土上。
半年來,高新區學校紛紛動起來,合奏教育提質增效新樂章。
例如大學城人民小學,以創響閱讀、創響課堂、創響科研“三創響”為抓手著力培養智慧教師,樹人思賢小學打通智慧學習、智慧平臺、智慧研訓、智慧科研、智慧反思為路徑,全面激活了智慧型教師成長的內生動力;重慶師范大學附屬中學著手培養“人文底蘊、思維見長”的智慧教師積極構建智慧課堂,培養的智慧學生在第35屆重慶市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勇奪一等獎;含谷小學利用信息技術、網絡科技打造智慧優課,明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效率,更利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
為進一步幫助學校在打造智慧教育中攜手前行、各美其美,高新區還以“5+N 智慧教研”為抓手,扎實開展智慧教育活動。
據悉,“5”是規定動作,即閱讀一本教育名著、提煉一篇智慧論文、展示一項學科技能、執教一堂智慧優課、參加一次智慧論壇,“N”是各學校自選動作。一是開展智慧教育“大家談”,通過智慧教育專家談、校長談、中層談、師生談、家長談,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營造“校校打造智慧教育、人人爭當智慧名師、生生爭做智慧之星”的濃厚氛圍。二是開展智慧教育“大家做”,研究智慧學校發展方案,制定智慧名師、智慧學生培養規劃,切實做到校校有智慧謀劃、人人有智慧規劃。三是開展智慧教育“大家評”,建立完善的具有高新特色的智慧學校、智慧校長、智慧教師、智慧課堂、智慧之星評估考核標準。
通過“大家談”“大家做”“大家評”活動,高新區營造出“校校發展智慧教育、人人發展智慧教育”的濃厚氛圍,促進師生更好成長、學校更好發展。當前高新區公共服務局還在研究“五智教育”評估方式,著力構建“五智教育”考核體系,提升智慧教育發展質量。
高地崛起
塑造“教育樣本”邁上提質新臺階
“我是去年來西永微電園上班的,孩子也跟著一起過來了,之前有些擔心教育環境。”一家電腦企業的員工表示,現在很放心了,前不久孩子還被評為智慧之星,高新區是科技創新要素的聚集地,相信未來教育也會更智慧高效。
今年以來,高新區投入學校建設資金4億余元,推進重慶科學城實驗中學等10所中小學校新建擴建工程,完成龍湖開元、金科天宸等12所小區配套幼兒園回收回購工作,同時投入近3000萬元實施學校排危及維修工程項目60余個。
為保障今年秋季開學,高新區公共服務局早部署、早研判、早落實,多次組織骨干力量深入開展入學需求調研,周周召開項目建設推進會,持續推進小區配套幼兒園治理和學校重點維修項目,公開公平招錄優化教師隊伍,全面做好疫情常態化防控……開學第一天實現了入學零投訴。
2020年秋季學期,高新區新增3所公辦幼兒園,新增班級35個,新增公辦幼兒園學位1113個;新增班級81個,新增學位3661個;義務教育階段共提供新生學位10400個,全力保障廣大群眾子女在家門口有學上、上好學。
接下來,高新區公共服務局將突出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扎實做好教育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全面發展智慧教育、提升教學質量、加快項目建設、深化教育改革、抓好安全穩定,塑造具有示范力、影響力的“教育樣本”。
比如項目建設方面,將加快新建重慶科學城第一中學(暫定名)、科學城實驗中學、西豐小學等7所學校,改擴建重師附中、重慶大學城人民小學等學校;加快回購(回收)12所小區配套幼兒園,鼓勵新辦幼兒園發展,力爭年底幼兒園公辦率、普惠率分別達到50%、80%以上。又如提升教育質量方面,推進集團化、學區化辦學改革,加快引進市內外中小學名校來高新區集團化辦學,進一步探索開展“1+X”聯盟辦學、學區制管理新模式,逐步形成“優質共建、合作共贏、資源共享、特色共生、發展共進”的新勢態。
全力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今天的高新區足音鏗鏘,朝氣十足地邁向西部教育高地,為服務西部(重慶)科學城注入更多教育動能、智慧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