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發布教育結構型質量評價結果,促進區域教育生態的優化
2020-09-28 11:30:59 來源:中國教育報
1
聽新聞

日前,浙江省教育廳召開教育質量監測反饋會議,首次發布區域教育發展的結構型質量評價結果,以此反映區域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狀態,引導各地端正教育質量觀。

此前,浙江教育質量監測分結果型質量、過程型質量兩個維度。結果型質量反映為學生的學習結果與進步情況;過程型質量反映學校提供的課程水平。而此次新發布的結構型質量,反映的則是區域內教育資源配置的科學性與合理性、各類教育的協調發展以及發展狀態的可持續性。

據了解,結構型質量由三組不同群體的結果型質量與過程型質量的差異度來反映,差異越大,表示越不均衡。三組群體包括公民辦學校、城鄉學校、貧寒家庭子女與富裕家庭子女。前兩組分別反映了各地公辦民辦教育協調發展、城鄉教育均衡發展的狀況,聚焦區域教育生態的關鍵問題。第三組反映的是教育機會的公平度,學生素養發展受家庭經濟背景影響的情況。

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副主任張豐表示,結構型質量評價能夠暴露區域教育發展中的機制性問題,遏制部分地區不惜代價地追求結果型質量的錯誤做法,用紅色預警、黃色預警的形式,向某些地區發出公辦民辦教育或城鄉教育差異過大的提醒,促進區域教育生態的優化。

責編: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