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外國語大學教育改革的新路徑
2020-09-29 10:31:22 來源:光明日報
1
聽新聞

外語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時代全球化轉型、對外開放與“一帶一路”倡議背景下,外國語大學的教育改革更加重要和迫切。作為西南地區唯一一所外語院校,四川外國語大學已經走過70年辦學征程,如何結合新時代教育發展面臨的新要求、新問題,探索學校推進內涵式改革的新路徑,更好地服務國家發展戰略和地方經濟社會人才需求,是我們的責任和擔當,也是所有外國語大學需要高度關注的時代課題。

新時代外國語大學教育改革的新要求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一時代承前啟后、繼往開來,既標志著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了歷史性成就,也標志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的確立。新時代面對國內全面發展、世界大變局、全球化風險社會、數字技術革命等新的形勢和新要求,高等教育改革,知識創新與人才培養,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迫切。外國語大學和其他高校一道,共同承擔著教育現代化與建設教育強國的新使命,既要適應必須從“外延到內涵、從規模到質量、從繼承到創新”轉變的新趨勢,還要適應更好地服務教育對外開放,推動中國同世界各國交流互鑒,參與全球新秩序重構和治理體系建設,培養具有中國情懷,全球視野,精通外語,通曉國際規則,具有跨專業技能高層次人才,體現外國語大學特有責任和擔當的新要求。

新時代外國語大學教育改革的新問題

新時代給外國語大學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性機遇,賦予了學校培養國際化、復合型高層次人才,實施語言戰略,推動中國文化走出去,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神圣使命,這也對新時代外國語大學的教育改革提出了更高要求。整體而言,當前外國語大學教育改革的新問題,就是要努力處理好三對關系:一是辦學歷史與現實轉型的關系。要在“語言文學與國別區域、人文知識與科學技術、價值理性與工具理性、以文化人與服務應用”這些歷史傳統與現實需要悖論中找到平衡點,不能顧此失彼;二是本土化與全球化的關系。要處理好扎根中國大地辦教育與教育對外開放、中國立場與國際視野等二元關系;三是人才供給與需求的關系。要積極推動教育供給側改革,重點解決外國語大學發展與人才培養質量不能適應新時代高端國際化戰略人才社會需求的問題,處理好單科性與多科性協調發展,外語專門人才與跨專業人才等辯證關系。

新時代外國語大學教育改革的新路徑

外國語大學要適應當前教育發展的新趨勢,解決出現的新問題,獲取強大的內生驅動力,必須站在全局性、科學性、針對性、前瞻性戰略布局的高度,探索和實踐新的教育改革新路徑。這一新路徑總體而言,可以用“守正創新”來概括。守正創新是外國語大學教育改革新趨勢的客觀要求,也是科學處理其面臨的三對二元關系的理性抉擇。

外國語大學的守正,要固本正源,守住“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之正;守住扎根中國大地辦教育、立德樹人之正;守住大學精神與服務國家需要之正,守住辦學優良傳統與人才培養質量之正。

外國語大學教育改革的創新,就是要精于求變,解決在新時代如何培養人的問題,要在教育現代化、教育信息化、教育國際化、雙一流引領、新文科建設中創新,打造新時代外國語大學內涵發展的品牌,全面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和服務國家對外開放戰略的能力。

70年來,四川外國語大學始終堅持固本守正,承續延安抗大精神、軍校傳統、紅色基因;堅持立德樹人,強調思想引領,塑魂蒙正、三全育人、文化育人。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面對新的教育發展格局與國家戰略需求,創新求變應成為廣大外語院校的共識。學校應確立“建設高水平應用研究型外國語大學”的定位,明確“內涵發展、質量為先、中外合作、分類培養”的發展路徑,建設新文科,著力智能化、信息化改革,推動學科專業交叉融合,踐行“外語+”人才培養理念,大力推進國際化、復合型、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致力于培養特色鮮明的高素質“復合型外語人才、漢語國際教育人才、國際傳播人才、國際組織人才、國際商務人才、國際法律人才、國際社會治理人才、區域國別人才、非通用語人才”。

為此,外國語院校應推出“一流學科建設、一流本科建設、高水平應用研究平臺、國際化特色建設、智慧校園建設”五項行動舉措,強化“思想政治、人才隊伍、服務能力”三大保障,加大“雙一流建設,推動拔尖創新與卓越人才培養、大類招生、通識教育改革、金課建設、學分制改革、應用轉型、主輔修制、國內外高校合作”等,完善體制機制,全面推進學校深化改革和內涵式發展,探索和實踐新時代外國語大學教育改革的新路徑。

責編: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