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們,現在我們來上課。”12月9日中午12:50,在河海大學常州校區厚德樓M107,32名學生在上著這門《創新創業實踐訓練》課程。看似普通的一節課,實則“暗藏玄機”——這是一個跨越兩個小時時差的課堂,遠在3300多公里之外的西藏農牧學院第四教學樓4304學生滿座,正同上一節課。
為了進一步加深教育部“援藏學科建設計劃”,該校信息學部計算機與信息學院副院長胡鶴軒老師及其帶領的“計算機技術創新創業實踐與訓練”課程教學團隊積極行動,促成兩校開展慕課西行-同步課堂教學活動,借助相關在線平臺及硬件設備,實現了河海大學和西藏農牧學院兩校師生同上一堂課。
據悉,這是河海大學積極響應教育部高教司發出的“慕課西行”號召進行的首次嘗試。
課程開始前,河海大學信息學部副部長李慶武表示,他們在智慧樹的支持下,實現了線上的實時互動,體現彼此課堂的魅力,這在我們學校也是第一次。
西藏農牧學院電氣工程學院院長李朝霞表示,教育部的慕課西行計劃給學校緩解師資壓力提供了一個新的通道和機遇。希望在未來通過這種模式進行更多、更深層次的課程教學交流和合作。
“慕課是互聯網發展的產物,它改變了優質教育資源的傳播方式,為中國高等教育的發展帶來了重大機遇。‘慕課西行’計劃旨在讓所有的人都能享受到最美好、最高質量、最公平的教育,尤其是資源匱乏的西部,讓更多學生有更豐富的課程選擇,推動優質資源共享。”胡鶴軒老師表示。
河海大學和西藏農牧學院的學生課堂上積極發言,參與度高。不知不覺一節課已結束,在掌聲中兩地學生互相揮手再見,跨越時空的共享課堂,打通了彼此了解和合作的大門。(張春平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