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路小學語文組搭建學習支架,落實語文要素
2021-12-14 18:02:09 來源:成都市新華路小學
1
聽新聞

本學期,成都市新華路小學語文組以年級組為單位,緊緊圍繞“搭建學習支架,落實語文要素,促進學生深度學習”的主題開展備課活動。

支架式教學法是基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提出的一種以學習者為中心,以培養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為目標的教學法。該教學法是指一步一步地為學生的學習提供適當的、小步調的線索或提示,讓學生通過這些支架一步一步攀升,逐漸發現和解決學習中的問題,掌握所要學習的知識,提高問題解決能力,成長為一個獨立的學習者,支架式教學應當為學習者建構對知識的理解提供一種概念框架。這種框架事先要把復雜的學習任務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學習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本學期,教研組組織老師們探索支架式教學模式,推進小學課堂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不斷提升本校教師的專業化水平。

梳理語文要素,理清教學重難點

教材在單元人文主題的統一關照下,將基本的語文知識、必備的語文能力、適當的學習策略等語文要素,具體成若干個知識和能力訓練點分布到每個單元系統中,形成語文要素。開學初,年級組將本冊的語文要素梳理了出來,并對語文要素之間的前后勾連進行詳細解讀,在此基礎上進行單元整體解讀。

搭建學習支架,落實語文要素,促進學生深度學習

教材中呈現的語文要素為師生的“教”與“學”帶來了新的思路和期待。老師們探索通過搭建“目標支架”和“學習支架”,讓學生的學習走向深度,最終實現語文學習的自主發展、自主成長。

老師們學習“支架理論”,研討“支架”類型,討論如何搭建有效的“支架”等,打破單篇課文教學,將單篇課文納入單元體系,注重單元整合,建構單元內部合力;喚醒學生已有的知識和能力,在此基礎上,通過搭建學習支架,落實語文要素,促進學生深度學習,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在一次次思維的碰撞中,大家明晰了“支架式”學習的內涵,明確了“支架”的作用和類型。接下來,語文組將繼續研討不同的體裁的文章教學,搭建有效的學習支架。

研究“支架式”教學模式,形成篇篇“支架式”教學設計

搭建支架—進入情境—探索—協作學習,支架式教學,融合了情境教學、合作學習、最近發展區等多種理論觀點,以理論整合為特征,以實現學生的自主。

研討中,老師們深入淺出地從建構主義、學本課堂的特點等方面更深層次地對支架式教學的意義及操作進行了總結。教師們凝心聚力,在教研中進行了思維的碰撞。(魏雅莉)

新華路小學,語文組,學習支架,語文要素
責編: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