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著“雙減”的腳步,以信息技術2.0為依托。成都市雙水小學數學教研組開展了本學期以來的第七次以“技”促提升,以“減”助成長的教研活動,由四年級組黃坤蓮老師帶領四(7)班的同學們一起探索《數圖形的學問》。
課例展示,引人深思
本節課圍繞“鼴鼠鉆洞,一共有多少條線路?”展開。孩子們經歷把實際情景抽象成數學問題,邏輯推理,概括總結發現規律,建立模型,再運用規律解決類似問題的過程。從而提升孩子們的數學抽象、邏輯推理、數學建模等核心素養,體會數形結合思想在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性和重要性。
為了達成目標,黃老師課前利用問卷星調查了解孩子們在解決實際問題的習慣、意愿和已有認知,從而確定出本節課的教學起點以及重難點,課中充分的利用信息技術,將抽象思維進行外顯,編制了結合生活實際的練習題,提高了學習興趣,體驗數學源于生活,用于生活。黃老師利用統計軟件,統計練習題完成情況,并以此為據設計結合實際的課后作業,達到真正的減負提質。
集體研討,思維碰撞
首先,黃老師基于對學科知識,核心素養和數學思想方法這些方面進行了詳細的說課。
然后,各年級組的老師分別對本節課進行了評價,老師們一致高度的認可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和實施。大家認為黃老師思維清晰,語言精煉又兒童化,學生思維清晰,積極參與,會合作會交流會思辨會補充,課堂效率高。
接下來數學大組長安燕老師以本課為例帶著大家學習數學核心素養,區分幾何直觀與空間想象的區別。張曉會副主任在肯定課例的同時也提出寶貴的意見,如課堂要重視學生的體驗,方能更高效的達成教學目標。曾艷書記高度認可數學組教研的氛圍,認可老師們的積極發言和深度思考。
最后,曾錕副校長做了一系列的總結性發言。他指出在“雙減”之下更要修煉課堂,以“技”促成長,重視作業設計,以“減”促成長。(孫林馨)
成都市雙水小學,教研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