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夏區金口小學的校園里,每天都會有一位來自家委會的家長來“上班”,上午推門進課堂聽一聽課,中午陪著孩子們一起吃午餐……據悉,讓家長深入學校督導學生學習生活的家校共育法在該校已經實施了三年多,獲得家長稱贊。這得益于一校之長李偉勝的敢放手、做表率、尋“活”水。
■敢放手
他推行實施家長“駐校辦公日”
從2018年9月起,金口小學專門制定了《家長駐校辦公制度》,確定家長“駐校辦公日”,由家委會成員輪流到校駐校辦公,讓家長真正參與到學校的日常管理當中。
說到家長“駐校辦公日”的落地實施,就不得不提到校長李偉勝。在長達20多年的執教生涯中,李偉勝發現家長的參與更能促進孩子的成長,而學校的建設也離不開家長的支持與監督。于是,他首先在學校內設立家長委員會辦公室,家委會秘書長將全體成員進行輪班值日,每日安排1—2名家長代表到校辦公,參與學校日常管理工作。巡查校園衛生和安全的同時,所有課堂向家長委員會成員開放,歡迎家委會成員隨時走進課堂,對教師的課堂教學給予評價,并作為對教師考核的一個參考。當天值日的家委家長會記下值日筆記,將值日感悟和建議向學校相關領導反饋。
這一舉措贏得了家長們的點贊。三年前,易地新建的金口小學投入使用,部分家長擔心甲醛問題影響孩子身體健康,家委會代表家長向李偉勝反映了這個問題。為了消除家長的顧慮,李偉勝特地請來專業機構和家委會代表共同收集樣本檢測,公示檢測報告,給家長們吃了一顆“定心丸”。
除此之外,訂學生奶、做校服、訂報紙、外出參加實踐活動……都能看見家委會代表參與的痕跡。李偉勝說:“家委會工作既能促進學校發展,又能改善家庭教育,既惠及了自家孩子,又助益了全校學生,我希望通過這些家長的付出影響更多的家庭參與學校的建設。”
■做表率
他第一個來最后一個走
“同學們,早上好!”“李校長,您早!”每天早上7:00,校園里總能看見李偉勝的身影。擔任校長以來,李偉勝養成了一個習慣:只要不出差、不開會,他會站在校園里迎接第一個學生來,送最后一個學生走。
2018年,有著近百年校史的金口小學易地重建。為了秋季能如期開學,李偉勝日夜守在工地上,督促各項基礎建設快速有序地進行,半年下來,整個人都像涂了一層黑炭,本以為無法正常開學的家長們都對李偉勝佩服不已。為了預防學生發生安全事故,不論值班與否,幾乎每一天課間時分他都在操場上巡查,確保“零意外”。
2020年新冠疫情發生后,學生們只能居家上網課,網絡技術的應用便成了解決學生“上課難”的有力保障。為了讓老師們盡快上手,李偉勝拍攝了13條“攻略視頻”,將使用方法以更直觀的形式分享給授課教師,讓他們更快更好地將網絡平臺運用起來。在全市信息化教學運用中,金口小學的多項考核居于領先位置。武漢“重啟”,學生返校復學過程中,為了保證學生們安全、有序復學,從設計進校路線到粘貼指示板,李偉勝無不參與其中,親身體驗。老師們也深受感召,經常把李偉勝的“三得”掛在嘴上:工作、出門辦事時“餓得”;加班加點,解決困難時“熬得”;接待學生、家長時“耐得”。
■尋“活”水
他推崇“和樂課堂”釋放學生天性
“和諧發展,快樂成長”是金口小學的校訓,在李偉勝看來,一所“新”學校,“和諧”是發展之路,“快樂”是育人之法。
“各個節日、紀念日學校會開展很多有意思的活動,不僅學生參與,老師和家長都可以參加。”據學生們介紹,在學雷鋒紀念日,學校會組織大家到長山福利院開展志愿服務活動,幫老人打掃衛生,慰問老人;在清明節,學校會組織大家到中山艦開展祭掃活動;到了世界讀書日,學校會開展親子閱讀比賽,90%以上的家長都會參與,掀起了讀書熱。
除了舉辦多種多樣的活動,李偉勝還給老師上課定了一個調——尋“活”水。據了解,由于該校是新學校,招聘來的教師大多經驗不足,李偉勝經常給新老師們“開小灶”,傳授自己教書的經驗,深入到課堂中聽課,和老師共同研討,幫助老師優化課堂。“老師教得活,學生才學得活。”李偉勝說,知識是源頭活水,老師們在教學中要構建“和樂課堂”,傳授知識的同時,將快樂傳遞給學生,讓學生和諧發展,快樂成長。
近幾年來,金口小學先后被評為武漢市素質教育特色學校、市級語言文字規范化示范校、市級標準化建設合格學校等。(陳克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