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10月與雁江區第一幼兒園結對后,溫江區花都幼兒園開啟了跨距離的再一次對話。2021年12月15日,成都市溫江區花都幼兒園與雁江幼兒園開展了班級區域活動創設成果分享線上專題教研活動。本次活動以區域游戲材料投放為載體,根據《3-6歲兒童發展指南》為目標,開展以“美工區”“閱讀區”“娃娃家”“建構區”“益智區”五大區域環境創設進行研討交流。
“域”見閱讀區——不僅是靜止的,更是“流動”的
語言組組長石敏從創設閱讀區存在的共性問題方面進行了分析,在閱讀區域的設置上首先要考慮科學性,光線充足,布局溫馨,材料投放適宜性,充分考慮幼兒不同的年齡特點和主題特色,石老師提出書籍定期更換和流動起來增強幼兒的主觀能動性,增加可操作性的材料,把幼兒的想法以及創作融入到閱讀區中,打造看、聽、說、畫、演為一體的多元的豐富性閱讀區域,給予幼兒多重選擇。
“域”見益智區——不僅是操作的,更是“有趣”的
數學組教研組長胡雪以《“慧”與“玩”甜蜜相約》為主題,分享了益智區環境的創設和游戲材料的創新玩法。讓幼兒通過手腦并用操作材料,進行邏輯思維活動,以此滿足他們的求知欲,在數、形、空間等的感知過程中培養愛動腦筋的習慣,使之變得聰明和智慧,并且促進幼兒理智感的發展。胡老師以小班為例,從益智區的區域環境布局,區域創設原則,區域材料投放清單三方面進行了詳細的介紹,在胡老師的分享中我們了解到益智區的材料投放的層次性,豐富性、適應性,可操作性,讓每個年齡階段的幼兒都得到不同能力的發展。
“域”見美工區——不僅是藝術的,更是“創想”的
藝術教研組長盧婷婷《玩“美”童趣》為題分享了美工區的創設中從幼兒的需求出發,打造明顯的區域劃分,“玩色區、手工區、繪畫區”,以及墻面的打造和利用,在材料投放上,如:常規材料,低結構材料,半成品材料,自然材料等,同時對于不同年齡階段的幼兒發展特點來投放不同的顏色、材料以及適宜的操作工具,材料投放要注意師幼及同伴之間的互動,增強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域”見娃娃家——不僅是溫馨的,更是“童真”的
社會組組長幸琴以《讓小班“娃娃家”材料與幼兒“對話”》為題,從娃娃家真實的材料投放,根據節日,主題及時的更新和增減,講述了小班娃娃家的每個階段不斷變化。讓老師們看到追隨幼兒的生活經驗,逐漸豐富的娃娃家帶給兒童的交往與發展。
“域”見建構區——不僅是技術的,更是“互動”的
健康教研組長何婷以《我們叫“花園里的小城市”》為題,分享了建構區空間選擇應寬敞明亮,靠墻為佳的位置。根據不同年齡和特點投放成品和自然材料,低結構和高結構,并做好相應的標識,整齊擺放。區域之間有聯動性,主題凸顯,充分發揮幼兒的創造性和動手能力。
兩園攜手、結對幫扶,在愛與心的交流中增進友誼,在思與學的碰撞中緊密交流。這次短暫的云端教研,為兩地幼教發展提供了資源共享、聯合發展、相互學習、共同促進的平臺。(張紅)
“域”見材料,花都幼兒園,與雁江一幼,跨距離“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