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高一年級學生開始選科,預約學生發展指導中心的人很多。”最近,廣州中學教師李青在忙著給學生選科做輔導。
作為全國第三批啟動高考綜合改革試點的8個省市之一,廣東從2018年秋季入學的高中一年級學生開始實施高考綜合改革。“新高考”選科采用“3+1+2”的選科組合方式,志愿填報采用院校專業組的方式,相比于以往只關注分數高低的情況,如今的學生需要提前考慮自己將要選擇的高校專業、專業課程、就業方向等內容,特別是各個專業對選考科目的要求。因此,生涯規劃顯得尤為重要。
“新高考”下,廣東各學校該如何做好學生生涯規劃教育?
“新高考”
生涯教育成為“必修課”
廣東“新高考”綜合改革后,科目選擇實行“3+1+2”組合方式。其中“3”為全國統一高考的語文、數學、外語(含英語、俄語、日語、法語、德語、西班牙語),“1”為在物理、歷史2門科目中自主選擇1門,“2”為學生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學、生物學4門科目中自主選擇2門,共有12種選擇。
夏季高考以“院校專業組”方式實行平行志愿投檔,即按照物理、歷史科目,分別編制專業招生計劃,分開劃線、分開投檔、分開錄取。
“新高考”強化了選擇性教育,這就迫切需要加強學生發展指導。為此,廣東要求普通高中要開設學生生涯教育課程,對學生發展進行系統規劃指導。學生生涯教育課程,普通高中三年不少于3學分,其中專門教學課程不少于1學分,活動課程不少于2學分。
學校
運用校內外資源開展生涯教育
記者采訪了解到,當前廣東高中學校正在積極探索生涯教育。除了規定課程,各校還開展模擬招聘會、職業體驗營、學生個性測評等各類活動,為學生高考選科、大學專業選擇及未來職業規劃提供參考和指導。
“關于生涯教育,老師了解的其實很有限,找到各行各業的人來,創設真實的招聘環境,才能講清楚真實的行業需求。”廣州市執信中學校長何勇說。該校學生譚嘉說,他從小便對美術感興趣,但是面試的企業需要的能力是建筑設計,模擬人才招聘會面試提醒他,要提前了解理想職位匹配的能力需求。
高中畢業于廣州市鐵一中學的吳同學,最近回到母校給師弟師妹分享大學專業內容、實習和工作經歷,幫助他們更好地選擇自己喜歡并且合適的專業。據了解,鐵一中學此類活動主要是邀請不同領域發展的畢業校友回到學校做分享。
廣州中學則通過組織生涯規劃班會課,同時配備完善的學生發展指導中心,由專業老師為學生提供個性化指導。李青介紹,比如說,某一個學生測試結果是數理化研究型,老師就會建議他以后可以考慮當高校老師或去公司研發部,并不會給一個具體的職業指導。
畢業于廣州一所知名高中的翁同學說,高中學校請各行各業的校友到校分享,有一些分享挺有趣的,但對自己未來職業的選擇幫助并不大。“我覺得職業規劃可能需要有一些分析性格的內容,給一些小建議,1對1輔導可能好一些,但現在的職業規劃課程或者朋輩分享,并沒有講很細。”翁同學說。
一些正在接受生涯教育的高中生也表示,生涯教育的啟發性不大。汕頭高二學生鄭同學說,在高一期末選科時,學校的心理教師曾為學生開設了一節職業生涯規劃課,但對自己選科幫助并不大。
專家
通過家校聯動指導學生生涯選擇
“學校教育無處不生涯。”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廣州中學校長吳穎民認為,生涯規劃教育要從初中開始開設,結合學科的教學、班會開展。他說,生涯規劃是一個專業的領域,一方面學校要配置專門的老師來負責,另一方面也需要發動全校力量來推動,包括班主任、學科教師、共青團干部等。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說,目前高中階段的選科大部分是按照學生的考分高低來選擇,但實際上,單次的考分具有偶然性,選科還應該考慮到學生的優勢潛能、興趣愛好等,綜合進行選擇。
“生涯教育很重要的一點是立志教育,而立志的前提首先是要了解個人的優勢潛能,同時也了解社會的需求。”儲朝暉說,對于高中學生來說,也要讓他們提前了解同一領域不同高校的差異性,讓他們為未來選擇高校和專業做好準備。
吳穎民說,做好生涯規劃需要家校聯動。家長作為孩子成長的主要陪伴者,對孩子未來的生涯選擇有巨大的影響,因此學校要幫助家長了解生涯規劃的內容,通過家校聯動更好地指導學生做好生涯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