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打底,產業、人才、資金扎堆匯集
2020-06-05 10:43:06 來源:科技日報
1
聽新聞
一條太浦河,上承東太湖,下接黃浦江。在太浦河邊工作了20多年的沈曉華,從去年起,終于擺脫了“提心吊膽”的生活。

作為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黎里鎮汾湖灣村的黨總支書記,他見證了太浦河沿線村級企業的拆除、湖面中水葫蘆的消退,取而代之的,是手機微信群里江浙滬18個村的73名聯合河長的實時在線互動。誰地界的河流出現污染了,一條微信消息,就可以立即發起一場跨省控污行動,“圍剿”污染源。

沈曉華身處的,是一個蝶變中的長三角。

2019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了《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一年來,長三角三省一市探索搭建跨區域跨流域生態網絡,建立環境污染聯防聯治機制,探索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相得益彰的發展方式,一個發展強勁而活躍的增長極,正帶給世人期待和驚喜。

汾湖不“分”,聯防聯治“圍剿”污染源

流經江浙滬的太浦河,在汾湖段,將蘇州吳江、上海青浦、嘉興嘉善連通在一起。這里,位于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以下簡稱示范區)。而建設示范區,是實施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的先手棋和突破口。

吳江區汾湖灣村坐落在汾湖邊,不遠處,便是浙江嘉善縣的湖濱村、鴉鵲村等數個村落。

“2016年10月底,水葫蘆把蘆墟塘段幾百米的河口全部堵住了,我們用了個把月才清理干凈。”區域分割管理造成的各自為政,一度令沈曉華頭疼不已,2018年,他與江蘇、浙江交界的6鎮18村的負責人迅速組建“吳根越角黨建生態圈”,高效解決了交界處河道認領難、管理難等問題。

2019年以來,吳江、青浦、嘉善多次開展交界區域聯合治水行動,并逐步建立了聯合巡河、水質聯合監測、聯合執法、聯合保潔、聯合治理的“聯合河長制”。三地共聘任聯合河長73名,沈曉華便是其中之一。

如今巡河,一旦發現有水域污染,沈曉華便會立即拍圖上傳到微信群里,18個村的負責人在線互動,聯合防治,打撈船指哪打哪。

河湖治理成效初顯,合作交流也從河里蔓延到岸上。“我們從水治理延伸到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沈曉華說,前不久,他們還曾前往嘉善的鴉鵲村學習垃圾分類的經驗,也曾去上海、浙江的村莊學習村容拆違整治的規劃。如今,汾湖灣村所有太浦河沿線的村級企業已經全部拆除,恢復土地67.71畝。

截至今年5月22日,吳江區累計完成治違拆舊任務2397.23畝,元蕩岸線貫通先導段初步設計和美麗湖泊群建設總體方案已獲批復。

綠色打底,產業、人才、資金扎堆匯集

如何在有風景的地方,把創新經濟發展起來,生態環境整治和產業結構優化正在并駕齊驅。

今年初,示范區公布了首批33個重點項目,例如華為研發基地、東航路與康力大道連接線、嘉善祥符蕩整治、五彩姚莊美麗鄉村項目等,如今,各個項目已經進入密集施工期。近期,示范區累計簽約、開工項目70余個,總投資近900億元。

記者翻看華為研發中心的規劃圖發現,南側是金澤鎮水系“藍色珠鏈”,北側則是淀山湖。上海青浦區金澤鎮副鎮長、黨委委員朱衛東說,研發中心總投資100億元,預計將為青浦和長三角地區帶來3萬余名科技研發人才,同時帶動長三角集成電路及物聯網等領域的產業發展。

朱衛東認為,芯片研發等產業對自然環境沒有污染,符合綠色經濟發展理念。

因綠色生態帶來的價值,正讓示范區成為綠色創新發展的新高地。(記者 金鳳 王春 江耘 張曄 過國忠 吳長鋒 )

責編: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