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青春力量激蕩,讓青春正氣昂揚
2020-10-02 11:34:33 來源:華西都市報
1
聽新聞

在2008年“5·12”地震中,16歲的劉敏曾被埋在廢墟下30個小時后獲救,但卻失去了右腿。練過游泳,組過樂隊,地震后重返校園的劉敏一度陷入迷茫。和自己死磕的過程中,她重新找到前進的方向。她認為,人最重要的就是去經歷、去思考、去提升、去蛻變。

如今,這位北川女孩是省殘聯辦公室四級主任科員,目前在眉山市彭山區茶場村掛職鍛煉,任茶場村黨總支副書記。接受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采訪時,她堅定又從容,眼中有光。“你有不可征服的靈魂,任何艱難困苦都不能讓你低頭,你已經用自己的‘雙腿’站立起來了,面向光明的未來,永遠不會倒下。”

被困30多個小時

她在地震中失去右腿

12年前的那天,劉敏右腿被厚重的木板壓著,左腿卡在了鋼筋縫隙里無法動彈,困在廢墟里30多個小時,她的雙腿從最開始的疼痛難忍到麻木。“再晚2個小時,你就沒命了。”這是劉敏蘇醒后,聽到的第一句話。為了防止傷口潰爛部分擴散,劉敏在帳篷里接受了手術。在缺乏麻醉藥的情況下,她親眼目睹醫生截掉了自己的右腿,“我很感激,在我右腿即將分離身體的時候,一位護士阿姨蒙住了我的眼睛。”身體情況好起來后,她開始學習站立,從一分鐘都堅持不了到拄著拐杖滿醫院走。

出院后,劉敏返回北川中學就讀高一。5歲就會游泳的她入選了四川省殘疾人游泳隊,接受日復一日的高壓訓練,但迷茫也接踵而至。訓練中,看見泳池里身體條件比自己更糟糕的隊友仍然懷揣冠軍夢刻苦訓練,劉敏突然閃過一個念頭:“我能做什么,我的未來在哪里?”一番深思熟慮過后,劉敏決定重返校園,那里有更適合她的路。

磨練自我

川大法學院畢業后保送研究生

重返校園后,豐富的校園生活讓劉敏很快找回了自信,她加入了學校樂隊,憑借外在形象和嗓音的優勢,她在樂隊中擔任主唱,在學校開始小有名氣。但第一次月考,她的成績卻在全年級墊底。“因為右腿的原因,老師和同學對我特別照顧,我自己對成績也沒有什么要求。”

然而,這樣的日子并沒有持續太長時間。一天下午,班主任把劉敏叫到了辦公室,拿出月考成績單,只說了一句話:“如果有一天聚焦在你身上的光都褪去了,你要拿什么來養活自己呢?”劉敏陷入了沉思。

性格要強的劉敏開始一邊練習使用假肢,一邊加強學習。一年的時間里,劉敏的學習成績突飛猛進。高二期末考試,她取得了全市統考年級第四名的好成績。從行走自如到成績越來越好,她在這個過程中找到了前進的意義和成功的秘訣:“每個人都是多面的,有勤奮的一面,懶惰的一面,勇敢的一面,膽小的一面,其實就是看哪一面占上風。”劉敏開始不斷給自己設置小目標,然后全心全意地去完成它們。

2011年,劉敏考上四川大學。本科期間,法學專業的劉敏還選修了經濟學。她還帶隊參加了全國大學生創新訓練計劃,榮獲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四川省優秀共青團員、全國殘疾大學生勵志獎等30多項校級及其以上榮譽。大學畢業后,她又以優異的成績被保送到南京大學法學院讀研。

扎根基層

想要幫助有著相似經歷的人

學生期間豐富的履歷讓劉敏在研究生畢業后,有很多不錯的就業機會。其中一個是去國外輔助器械行業領域工作,薪資待遇也不錯,“但我想回到自己的家鄉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就放棄了。”

畢業后,劉敏考取了選調生,被分到了四川省殘疾人聯合會。“我對這份工作有特殊感情,對殘聯群體的認識也感同身受。”劉敏說,她熱愛這份工作,是因為可以幫助那些和她有著相似經歷的人。

后來,劉敏又聽從組織安排,到眉山市彭山區茶場村掛職鍛煉,任茶場村黨總支副書記。在參與違章建筑拆除、矛盾糾紛調解后,她發現基層工作意義或許不是工作本身,而是培養一種更加系統性的思考模式,從而更好地為人民服務。

離開校園,學習沒有止步。在劉敏看來,生活不是按部就班,需要不斷創新,主動作為。在基層工作,劉敏除了總結每天的工作,還堅持背英語單詞,學習日語。最近,她又報名駕校,因為她又給自己定了一個目標:自駕游。她還想繼續前進,去看看路上的風景。

讓青春力量激蕩,讓青春正氣昂揚。

責編: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