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學生和家長開始把目光投向職業教育,不少高分學生主動選擇就讀職業院校。”這是記者在日前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的消息。
學生何以主動選擇職業院校就讀?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我省為職業院校學生釋放了諸多“紅利”。一方面抓好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著力促進高質量就業;另一方面,致力于為各類學生提供多樣化的成長成才路徑、發展的希望和公平的機會,不斷健全考試招生制度,搭建起有利于技術技能人才成長的“立交橋”,“千軍萬馬擠獨木橋”的現象開始改變,職業教育吸引力大為增強。
據悉,今年我省職業院校畢業生成為“香餑餑”,就業率、就業質量再創新高,全省職業院校畢業生就業率保持在90%以上,山東職業學院90%的簽約畢業生預期定職后月收入5000元以上。疫情期間,17萬名職業院校學生有序返崗實習,有力支持了海爾、海信、雷沃重工、福田、五菱、富士康等近千家大中小企業的復工復產,進一步驗證了職業院校學生關鍵時刻能夠頂得上、干得住。
據省委教育工委常務副書記,省教育廳黨組書記、廳長鄧云鋒介紹,職業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聯系最直接、最緊密,與普通教育不同類型、同等重要。為了打通職業院校學生成長成才的通道,我省從5個方面頂格設計:一是建立了“職教高考”制度。2012年,我省在全國率先建立“專業技能+文化素質”春季考試招生制度,也就是現在的“職教高考”。今年,本科招生計劃由上年1萬個增加到1.5萬個,報名人數從10萬人增加到15萬多人,“職教高考”吸引力不斷增強。專業技能考試采取實際操作形式,對獲得國家技能大賽三等獎以上、省賽一等獎的學生,免試專業知識和技能。二是建立了單獨招生制度。在“職教高考”中,除了統一考試招生,還建立了專門面向中職學生的單獨考試招生制度。2020年,單獨招生院校由前些年的不到40所,增加到目前的89所。三是開展了對口貫通分段培養試點。以應用型人才貫通培養為取向,我省從2013年起開展中職與本科“3+4”、高職與本科“3+2”貫通培養試點。2020年,試點專業點143個,招生計劃7570個,其中,“3+4”試點專業點51個,招生計劃2690個;“3+2”試點專業點92個,招生計劃4880個。四是建立了初中后五年制高等職業教育制度。面向初中畢業生,建立五年制高等職業教育制度,為學生從初中畢業開始選擇適合的路徑提供支持。2020年,專業點數1635個,占中職專業點數的56%,安排招生計劃13萬多個。除選擇就業外,職業學校學生發展有了更大空間。今年,中職學生升學深造比例達到70%以上。
鄧云鋒說:“可以預見,未來幾年,山東將很快實現新增勞動力大多數都接受高等教育的目標。”
由此帶來的是職業教育吸引力明顯增強。特別是今年,全省很多職業學校報名火爆,一些高分學生主動選擇職業教育,學習技術技能。煙臺市遴選11所優質中職學校的16個專業納入中考提前批錄取,錄取分數普遍超過普通高中錄取線;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21個專業錄取最低分均超過本科線,“職校只能招收低分生”的難題開始得到破解。
鄧云鋒進一步指出,我們的學生不論上普通教育學校還是職業教育學校,都可以接受良好的教育,都可以繼續深造,都有出彩的機會。
記者了解到,圍繞職業教育考試招生制度改革,部省共建職教高地意見提出了明確的政策支持:一是完善職教高考“專業技能+文化素質”考試招生辦法;二是健全中高職與本科銜接培養的考試招生辦法;三是指導和支持山東應用型本科院校、職業教育本科院校和專業招收更多中高職院校畢業生;四是研究單獨招收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國技能大賽、世界技能大賽等優秀選手和有突出貢獻的技術技能人才接受本科層次職業教育的具體辦法。
如何讓這些政策落地實施,惠及數以萬計的職業院校學生?鄧云鋒介紹道:“目前,我們正緊鑼密鼓地研究制定相關制度。下一步,重點是抓緊按照相應時間節點出臺,努力為學生依照興趣和稟賦進行多樣化選擇,實現多路徑成才,搭建成長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