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對航模感興趣,高中開始玩無人機;大學創建無人機社團,獲多個全國獎項;提出《矢量共軸無人機第三階段設計》,被教育部列為國家級創新創業項目……武漢學院信息工程學院2017級軟件工程專業學生李方舟是一名“無人機達人”,今年獲評第七屆“長江學子”大學生就業創業人物。
從無到有 他創建無人機社團
李方舟從小就對飛機感興趣。初中時,他得到了一架三通道固定翼飛機模型,玩起了航模。高中時,他在老師的指導下又鉆研起了無人機。
上大學后,李方舟發現學校沒有無人機方面的社團,便著手組建航模協會,并將申請到的工作場地227房間命名為“227科研創新試驗室”。為了解決技術問題,他帶領團隊在實驗室搞研究,到其他高校交流學習。為了更好地做科研,他籌錢買來3D打印機零部件,一邊學一邊改源代碼,花了一個月時間,終于設計、組裝出社團所需的3D打印機。
此外,他們學習了解人工智能方面的東西,從基于OpenCV的人臉識別系統,學習邊緣檢測、圖像糾正等內容,到深度學習和機器學習相關原理,設計制作航模飛行器、無人機等。眾多同學被吸引了進來,到2021年1月,先后已有50多名同學在這一實驗室工作。在去年該校公布的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立項名單中,227實驗室有6個省級項目,2個國家級項目,有項目的成員達30余人。
但李方舟的夢想遠不止此,他希望227實驗室未來變成一棟樓,讓同學們能更加自由地探索研究無人機技術。
想到就做 他設計新型無人機
社團指導老師龔鳴敏說,李方舟一直是個“行動派”。一次,他在操控航模時,發現航模起飛升降方式和無人機起飛升降方式大不相同:無人機是垂直起降的,起降后向前飛行速度慢。他便想改變無人機的設計,來克服這一弊端。他帶領團隊就此開展研究,設計了共軸無人機。與此前的無人機相比,共軸無人機更耐用,不容易燒壞電子調速器,應用范圍更廣、能源效率更高、制作成本更低。
2019年9月,李方舟帶領團隊以《矢量共軸無人機的創新設計》項目參加第三屆“北斗+”創新創業大賽,以全國賽高校組第4名的成績獲優秀獎,在專家的建議下申報了專利。“比賽候場時,我身邊都是名校研究生,當時我特別自豪,激勵自己要更加完善這個項目。”李方舟說,2020年,他和團隊參加第六屆“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拿下湖北省金獎、湖北省“挑戰杯”創新創業大賽銀獎,《矢量共軸無人機第三階段設計》被教育部列為國家級創新創業項目。
在專業學習上,李方舟也一貫出色,他曾獲學校全額資助前往英國劍橋大學訪學。今年,他已收到了4所英國名校伸出的橄欖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