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少年不識愁滋味。”那么,兒童怎么會與抑郁癥有關系呢?以前,我也這樣認為。可是,接觸了幾個兒童抑郁癥患者以后,我改變了看法。
小學生抑郁癥患者并非個例
2018年9月,我接手了一個五年級班。交接班時,原班主任說:“班里的小強,你要特別留意。上課時,他還好;課間,如果教師不在,他就用頭撞桌子、撞墻。這個孩子有抑郁癥。”
小強從四年級下學期起就不斷地看醫生,被確診為抑郁癥,有時住院,有時吃藥。由于吃藥他會惡心、嘔吐,因此現在改成針灸。他的媽媽說,針灸效果比較好。
同事任教的四年級班里有一名女生,2019年寒假前后經常請病假。針對該生請假的原因,班主任詢問她的媽媽。她的媽媽說,孩子患了抑郁癥,去看心理醫生了。在家里,她經常用圓規的針戳自己的胳膊。胳膊上出現了一個個小紅點,讓人既心疼又擔憂。
我所知道的最小的抑郁癥患者是一名三年級男生。他厭學,經常無理由請假,一學期平均每周到校不超過一天。家長想盡辦法讓他上學,他到校后,各科教師也賞識、鼓勵他,但是收效甚微,他還是拒絕到校。二年級時,他被確診為抑郁癥。小學二年級學生就患抑郁癥,怎不令人擔憂?
其實,小學生抑郁癥患者絕非個例。只是有些兒童患者和家長不對外人說而已。
小學生抑郁癥患者
的患病原因
那么,小學生患抑郁癥的原因是什么呢?
我接觸的那名五年級男生,其父母都是普通工人。他們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從小就給孩子灌輸“要出人頭地”的思想。該生很爭氣,剛開始,學習成績也不錯;后來成為班里的后進生,他受不了,就自責甚至自虐。
四年級那名女生上三年級時就進入了青春期。除了她,班里同學都沒來月經。每次來月經,她都提心吊膽,擔心別人笑話,漸漸變得特別自卑和自責。
三年級的那名男生,家里四代單傳,從小特別受寵愛。在家里,他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上學后,一節課要在教室里坐40分鐘,他受不了。他告訴家長,整天在教室里坐著,不能出來玩,非常煩,想請假在家里歇一歇。家長就給他請假,他就在家里打游戲。后來,他經常無理由請假,直至拒絕上學。
處在同樣的班級,年齡相仿,很多學生心理健康,為什么有的就不幸患了抑郁癥呢?是不是與原生家庭有很大關系呢?
五年級的那名男生,父母的期望值過高,孩子壓力過大;一至三年級成績如意,出現起伏后,他就承受不了了。現在,小學生壓力很大,教師和家長在給孩子減壓的同時,要注意培養孩子的逆商和抗挫折能力。
四年級那名女生的患病原因是生理和心理教育沒跟上,特別是在初潮前后沒有得到相應的教育。每個女孩都要來月經。這是女孩長大的表現,是值得慶祝的事情。因此,對成長中的女生提前進行一些生理衛生教育特別有必要。
三年級那名男生患病則是家庭毫無原則溺愛的結果。
治療要及時,但更要預防
小學生就患抑郁癥,特別讓人心痛。抑郁癥容易反復,很難治愈,所以,對兒童抑郁癥患者應該采取家校結合的方式,以預防為主;學生患了病,家長不應諱疾忌醫,而應積極給孩子治療。
第一,家長要提高修養,對孩子學習成長抱有合理預期。與其希望孩子出人頭地,不如家長努力工作、自覺學習、快樂生活,為孩子作出表率。
第二,適時對孩子進行科學的生理與心理教育。讓孩子認識到,成長不僅是長個子,身體也會發生一些相應的變化;身體的變化同身高一樣,是值得自豪的事情。
第三,不要溺愛孩子。俗話說:“慣子如殺子。”家長只有對孩子進行寬嚴相濟的教育,孩子才能健康成長。這特別需要祖輩和父輩的家長學習。
第四,逆商教育刻不容緩。家長都希望孩子一帆風順,但是生活中從來沒有一帆風順的事情。就像自然界有春夏秋冬、風霜雨雪一樣,人生也會遇到很多困難。“兵來將擋,水來土掩。”遇到困難很正常,克服困難就會成長。
第五,參加戶外鍛煉,強身健體。讓強健的身體做健康心理的物質保證。
第六,防微杜漸,及時治療。早治療,早康復。及時治療能夠讓孩子健康成長。
第七,營造良好的家庭和班級氛圍。家人和師生不能歧視抑郁癥患者,而要用具體的語言和行動來關心他們,讓他們感受到家庭和班級的溫暖,走出自卑、自虐等誤區。
第八,教師要有正能量,引導學生積極向上。要杜絕抱怨,防止把壞情緒傳染給學生。
總而言之,對抑郁癥患者的兒童化現象,成年人要高度重視,合理干預,耐心陪伴,真情關愛;同時,抑郁癥患者也要積極配合醫生,爭取早日康復,重樹希望,享受生活和成長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