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一個半月后,國家層面的未成年人保護協調機構首次發文。國務院未成年人保護工作領導小組印發《國務院未成年人保護工作領導小組關于加強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近日印發,提出到2025年,基本形成上下銜接貫通、部門協調聯動的未成年人保護工作體制機制,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案件發生率明顯下降;到2035年,全面建立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與人口發展戰略相匹配的未成年人保護工作體系。
高曉兵介紹說,《意見》著力細化從6月1日起實施的未成年保護法中有關條款,針對目前工作中的短板,提出了25條操作性措施,明確了家庭監護、學校保護、社會保護、網絡保護、政府保護和司法保護等六方面重點任務。家庭保護方面,《意見》提出加強社區家長學校、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站點建設,為未成年人的父母或其他監護人、被委托人每年提供不少于一次公益性家庭教育指導服務。
學校保護方面,有效防范學生欺凌是重點任務之一。《意見》要求進一步完善考評機制,將學生欺凌防治工作納入責任督學掛牌督導范圍、作為教育質量評價和工作考評重要內容。在網絡保護方面,《意見》提出推動制定未成年人網絡保護行業規范和行為準則,建立統一的未成年人網絡游戲電子身份認證系統。(王亦君焦敏龍)
《意見》還提出,將制定實施《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21-2030年)》,指導鄉鎮(街道)設立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站,及時辦理未成年人保護相關事務;各級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協調機制設立專兼職相結合的未成年人權益督察專員,負責牽頭對各地各部門開展未成年人保護工作情況進行督促檢查,將推動基層一線加強機構和設施的建設,加強人員力量的配備和培訓,重點推進縣級未成年人保護機構設施和鄉鎮(街道)工作站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