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回放
最近某服裝品牌因旗下童裝再現畫風詭異圖而被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對此,市場監管部門迅速行動,現已責令該公司對相關問題童裝509件做下架處理。
主持人語
陰艷東北師范大學傳媒科學學院(新聞學院)副院長
每個成年人都曾經是兒童,每個兒童背后都有一個家庭。面向兒童的所有產品關乎教育實現、關乎家庭幸福,甚至關乎國家未來。兒童之事無小事,兒童之事要重視。東北師范大學的三名學生就“問題童裝”事件,從官方監管、企業責任、家庭把關三個層面予以深入討論,視角獨特,值得一讀。
畫風詭異怎能以創意為借口?童裝品牌為何一錯屢犯?對于童裝市場的監管,有必要貫穿市場準入及生產銷售的各個環節。
平臺是找出問題的切入口。不論是社交平臺還是官方專業平臺,都對市場監管起著重要作用。此次“問題童裝”事件的開端是消費者在微博爆料,事件相關話題閱讀量破1.1億,繼而引發了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這表明給大眾提供便捷的發聲渠道,暢通發聲平臺,是健全監督體系的關鍵。除了社交平臺助力民意傳達,官方舉報平臺近年來也發揮著強大的功能。新華社報道指出,今年以來,全國12315平臺共接到兒童用品投訴舉報5.16萬件,同比增長152%。全國市場監管部門共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223.03萬元。同時,官方舉報平臺也需繼續完善服務,積極回應和解決大眾反饋的問題,讓違法企業難逃監管的法眼。
品牌方和設計者表現自己的創意無可厚非,但也需考慮使用對象和使用渠道。創意一味標新立異便如同脫韁野馬,若對兒童甚至全社會產生負面效應,則難辭其咎。創意的使用和傳播需要遵守社會法規和倫理。
童裝監管還需嚴查追責、落實到人。本次涉事企業去年就因包含暴力、性暗示、暗黑等元素的圖案引發社會風波,今年仍舊重蹈覆轍。這也表明對其先前的處罰未擊要害。但本次事件官方的快速響應值得認可,今后相關監管部門仍應加大對違規兒童產品的懲處力度,具體到創意、制作、上市的各個環節,追查到個人,落實到位,讓兒童和創意都能沐浴在陽光之下。
《中國教育報》2022年06月07日第2版
標簽: 創意之馬不能掙脫監管的韁繩 me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