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暑假早期,不少社區開啟了公益暑期班模式,各種豐富的活動讓小朋友們能有自在的時光;而隨之而來的疫情防控,又讓不少學生思考自己的度假方式。無錫學子如何獲得自在、自主的假期,本報記者們進行了一番走訪。
準小學生:在家門口的公益課堂“get”新技能
“一閃一閃亮晶晶,滿天都是小星星……”6歲的皓皓邊彈著尤克里里邊唱著《小星星》,雖然指法還不是很熟練,但架勢卻有模有樣,音調也挺準的。這項“新技能”是他7月份在家門口的親子公益課堂上習得的。現在隨時都能拉出來彈上一段,他的假期生活便有音樂相伴。
皓皓的媽媽程澄表示,6月底看到社區微信群里發布了暑假系列活動的預告,其中的親子尤克里里課程吸引了母子倆,“我和兒子都很感興趣,就特意定了提醒報名的鬧鐘”。沒想到,這門課程頗受歡迎,7月5日傍晚一開啟報名通道,8組名額就被一搶而空。“還好我手快,搶到了名額!”
親子尤克里里課程為期一個月,每周一的晚上6點半到7點半,奧林花園79號的友鄰客廳里就充滿了歡聲笑語。從怎么持琴和調音、認識尤克里里的品位和指法、學看譜子和練習音階,到最后能完整地指彈出一首《小星星》,小朋友們在老師的指導下慢慢入了門,家長也在一旁興味盎然地跟著學習。
“孩子挺喜歡的,沒缺過一次課。下課后在家練習也很帶勁,每天堅持練習15-20分鐘。”看到兒子感興趣,能看著譜子一個音一個音地彈撥起來,程澄也很欣慰。“孩子以前也參加過其他的如體能類的課程,就三分鐘熱度。這次上課孩子挺認真的,回答問題也很積極。有兩次還催著我快回家,說要彈琴給弟弟聽。”皓皓下課回去還扮演小老師教4歲的弟弟怎么彈,“雖然弟弟手小彈不了,但很捧場地給哥哥鼓掌”。
程澄家住溪南新村,離上課的友鄰客廳很近,吃完晚飯散著步就能去上課。“親子課堂上家長能跟著一起學和練,也算彌補了我小時候沒學過樂器的遺憾。”跟班里的其他家長交流后發現,寶爸寶媽們平時上班都很忙,類似的親子課程在一同學習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拉近了親子關系。“像我家孩子就是外公外婆帶的多,親子課堂能讓我發現孩子的成長變化。”瑤瑤媽媽也表示,社區舉辦的一系列暑期活動都很有意思,像創意手工課、情景劇表演、繪本閱讀課等都很受孩子喜愛,“這些課程不光是免費的,還充實了假期生活,讓孩子和家長都可以多些興趣愛好,也讓我們放下手機,抽出時間陪伴孩子”。
“我們希望在繁忙的學習生活之余,給轄區青少年提供一些興趣活動,讓他們度過一個有意義又省錢的快樂假期。”溪南社區相關負責人表示,此前社區開展了暑期活動調研,以“線上+線下”的方式聽取家長和青少年的意見,引進轄區內的公益資源,開設了“家門口的公益課堂”系列課程。
準中學生:在大自然中尋找樂趣
對于即將升入初一讀書的袁子晟而言,跟著臺風追鳥,將自己新近看到的鳥類品種寫成公眾號,成了假期最愜意的事。
最近,袁子晟將自己就讀小學里的小動物寫成了《校內校外,那一個你不曾留意的自然世界》,驚艷了無數人。他原本就讀的育英實驗小學靠著惠山,生態環境特別好,六年的小學時光,他觀察到了六十多種不同的鳥類,他把這些整理并發在了公眾號上。這個暑假,他一共寫了三篇公眾號,另外兩篇是《初夏自然觀察》的上下集。除了文字,還有圖片、錄下的聲音和視頻,要去調取以前的記錄,工作量其實還不小。這也是他第一次嘗試在電腦上自己來做公眾號。
今年,他還觀察到了無錫地區以前沒見過的新品種——“董雞”,被觀鳥界的前輩們夸獎了一番。
往年的暑期,他會讓媽媽帶著他去云南觀鳥、觀蟲,有時還會去青海看中國特有的鳥類。他一直期待能去更遠的地方,看自己沒看到過的小動物。由于疫情影響,這次只能在家里待著。不過,假期他作為“小領隊”,也帶著小伙伴一起去錫城郊外觀鳥。今年七月下旬,臺風到來的時候,別人都在避臺風,他卻催著媽媽帶他迎風而上,去張家港看鳥。“臺風會把海上的鳥刮到內陸,比出海看到的幾率更高”,袁子晟介紹,他這次就看到一種信天翁的近親。
即便受疫情影響,不能外出,他也會拿起望遠鏡和長焦鏡頭,在家中的天臺上進行觀察。空中飛過的小鳥常常給他帶來驚喜。
大學生:為疫情防控貢獻青春力量
鄧偉在做志愿防疫工作
7月下旬,新一輪疫情來勢洶洶,無錫疫情防控壓力陡增。在此期間,不少大學生踴躍報名成為疫情防控志愿者,協助所在的街道、社區做好疫苗接種、核酸檢測壓力測試、值班值守、登記返鄉人員等工作。在疫情群防群控中起到“宣傳員”“好幫手”作用的同時,自己也得到鍛煉,度過了一個有意義的假期。大一學生鄧偉就是其中一位。
“您好,請出示一下錫康碼、行程碼”“您是從哪里過來的,有沒有做過核酸檢測?”“您打的是第二針吧,請走右邊進去,然后排隊。”8月13日,在長安街道疫苗接種建鄴恒安接種點,身穿紅馬甲的鄧偉正忙碌著對前來接種的人群進行信息甄別、行程登記。近一個月來,作為大學生志愿者的他每天堅守在疫情防控一線,認真負責地進行疫苗接種人員引導、疫情防控宣傳等工作。
鄧偉是無錫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影視與制作專業的大一學生。今年7月9日,他所在的大學放假后第二天,他就來到疫情防控一線成為一名大學生志愿者,被分配到疫苗接種點做志愿工作。“從網上看到醫護人員每天早出晚歸防疫非常感動,所以決定加入防疫志愿者隊伍。”
7月21日那天,來接種的人員將近2000人,一天志愿服務工作下來,鄧偉僅是口罩就換了三四次,喉嚨也啞了。對此,鄧偉從來不叫一聲苦。
“從大學生志愿者身上,看到了00后的擔當。”長安街道社會事業局衛計部門負責人陳紅說。(潘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