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甘肅天水網民反映“學校向學生收取教室監控安裝費用”,天水市秦安縣教育局10月21日回復稱,“家委會”本著“加強對孩子的監管,規范孩子的行為”的目的,決定在個別班級安裝視頻監控,讓“第三只眼睛”監督約束孩子。校園內究竟是否需要“第三只眼睛”,其實爭議并不大,而這次安裝監控之引所以發軒然大波,問題主要有兩個,一是監控安裝在教室內,二是向學生收取安裝費用。
相較于校園其他區域,教室對學生而言屬于相對隱秘的空間,課間一舉一動都在監控注視之下,難免會讓部分學生不適,感覺隱私受到侵犯;而家委會攬了學校的活兒,決定在教室安裝監控并向學生收取費用,有將學校本應承擔的責任義務變相轉嫁給家長、學生之嫌。而那些不同意安裝的家長、學生,也要被動承擔費用。
學校安裝監控的“好經”,很多時候就是被一些地方、學校“念歪了”。其實,只要堅持適度原則,并將相關責任厘清,學校安裝監控就能獲得更大認可和共識,并發揮實效。
近年一些學校發生了安全事故,盡管所有人都不愿意看到如此情形,但在校園內,學生的磕磕碰碰在所難免。個別家長“愛子心切”,不分青紅皂白就找學校鬧,有時還干擾了正常教學,如果有監控視頻還原現場,就很容易弄清來龍去脈,劃定責任,最大限度減少糾紛的發生。
在校園公共區域安裝監控,還是減少校園欺凌事件發生的重要舉措。有“第三只眼睛”盯著,欺凌者不敢肆無忌憚,而學校也能在第一時間發現欺凌事件并加以阻止,此舉能大大減少校園欺凌事件的發生,維護好每名學生的正當權益。還有些突發事件,可能發生在老師或學校安保人員的管理、巡查盲區,而借助實時監控視頻,能提升風險發現能力,將突發事件處理在萌芽階段,使得危害降至最低。
其實,早在去年,教育部、公安部聯合召開的全國學校安全工作視頻會,就作出部署,要求2020年年底前,要實現所有中小學和城市幼兒園專職保安員配備率、封閉化管理達標率、一鍵式報警和視頻監控系統達標率“三個100%”,提升安全防范能力。可見,無論是為了做好學校安全工作,還是為了落實好相關部門的要求,學校安裝監控都相當必要且有理有據。
但與此同時,有幾個問題需要明確。首先,為學生提供安全的校園環境是校方的責任與義務,監控視頻作為舉措之一,屬于校方必須提供的基礎設施。因此,相關的安裝、維護費用理應由學校承擔,而不能轉嫁給家長、學生。其次,要尊重學生的隱私,如校園公共區域應該盡可能實現監控全覆蓋,教室內是否裝監控,則要充分尊重教師和學生的意見。第三,校園監控涉及廣大師生,如何確保視頻內容安全也是不容小覷的問題,加強技術防護和制度管理,恐怕是學校在安裝監控后需要重點考慮的,否則相關信息被泄露,本是為了加強安全的舉措自身就可能變成安全漏洞。
校園安裝監控是把雙刃劍,用好了能讓校方的管理工作事半功倍,學生的安全也更有保障,而如果沒用好則可能激發學生逆反心理,引發家校矛盾。此外,安裝監控的出發點應該是為孩子學習成長提供優質環境,而非只是學校管理的工具。這其實對學校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校方審慎對待。(夏熊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