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遞課堂”遠程教學落戶鞏義市紫荊實驗學校教育共同體
2022-04-24 09:21:23 來源:河南省教育網
1
聽新聞

4月21日上午,鞏義市教育共同體“專遞課堂”遠程教學觀摩活動在紫荊實驗學校教育共同體進行,鞏義市紫荊實驗學校和水地河小學、后泉溝小學作為緊密型教育共同體,在教育信息化“專遞課堂”技術加持下,總校和兩所分校實時在3所學校同上一堂課。鞏義市教育局領導楊少輝、李現營和相關科室負責同志、部分學科教研員、其他教育共同體老師參加觀摩活動。通過“專遞課堂”,3所學校師生不出校門就可以遠程進行教學、教研交流活動。觀摩活動共安排了3節課,分別是小學二年級數學《千以內數的認識》、四年級音樂課《我是少年阿凡提》、二年級美術課《彩點點》。

為實現優質學校帶動薄弱學校共同發展,推進城鄉教育資源優質均衡,2022年鞏義市教育局啟動了教育共同體建設工程,將城鎮優質教育資源下沉到鄉村,打造31個緊密型教育共同體、12個幫扶型教育共同體。同時,為全市學校更新了網絡,實現了所有學校百兆光纖入班,為“專遞課堂”實時傳送等信息化教學提供了有效保障。通過“專遞課堂”遠程教學網絡直播互動系統,紫荊實驗學校、水地河小學和后泉溝小學三所學校學生雖在不同的教室,但卻在同一個課堂;身處不同地點的學生,擁有同一位老師,用無形的互聯網連起城市鄉村,把名師優課“快遞”進鄉村學校課堂。課堂上老師和三校學生的互動提問,學生搶答和同屏互動比賽,讓我們感受到了“專遞課堂”的魅力。“專遞課堂”縮短了主校和分校的距離,共享了優質教育資源,實現了異地互動教研,也給城鄉教育共同體的送課、教研交流都帶來了新變化,提供了新手段。

小學二年級數學老師劉延可為3所學校的同學講授了《千以內數的認識》,她課前反復與技術人員交流學習“專遞課堂”的使用技巧和規律,在教室獨自模擬授課、反思、改進,課后她深有感觸地說:“在今天的課堂游戲互動環節,三地的孩子們在他們各自的屏幕上進行操作,我這邊的屏幕上同時顯示他們的操作結果,這在以前的課堂中是沒辦法實現的。”

音樂課后,水地河分校四年級的張恩熙、張弈鶴同學在校園興奮地唱起《我是少年阿凡提》,張恩熙同學說“以前音樂課上老師帶我們唱唱歌,把這首歌唱會就行了,專遞課堂不一樣,老師教我們音節呀、符號呀…”

紫荊實驗學校校長劉志勇:“紫荊實驗學校和水地河小學、后泉溝小學作為緊密型教育共同體,我們通過在教學、教研、文化、人力資源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實現學校的共同提升和發展,在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在學校建成了鞏義市首個 “專遞課堂”, 借助現代化的技術手段,讓三個校區的孩子們能夠同上一節課,縮短了主校和和分校的時空距離,實現了優質教學資源的共享,為共同體的發展走出了一條新路,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們還會不斷探索,為鞏義教育均衡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今天的“專遞課堂”,安排的主學科和體音美學科都有,在連續聽了三節課后,“專遞課堂”同時為3所學校的孩子們上課帶來的課堂變化,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楊少輝更加堅定了以教育信息化促進城鄉教育均衡高質量發展的信心,“我們能強烈地感受到信息化和互聯網給教育帶來的變化,很多教學方法和教學效果是傳統方法無法達到的。”談起剛聽過的第一節二年級數學課,楊少輝說“數學課,老師把很抽象的知識點變成數和形的結合,它對教師的教法提升和孩子的影響都是巨大的,這也是我們追求的效果。通過這種形式把主校區、分校區優質的課拿出來共同展示,共同分享,對孩子的成長也是一種激勵,他們也成為一個共同體。”

對教育共同體以后的發展,楊少輝表示,今天的活動有著雙重意義,標志著鞏義市在域內構建的教育共同體進入了實質性的更高層次的運作階段,我們在全市構建了43個教育共同體,平常,共同體之間的教學一體化主要是通過送課、送教實現的,專遞課堂讓共同體之間溝通更便捷、更順暢,資源共享的能力更強;也標志著我們信息化應用水平和專遞課堂應用邁出了實質性一步,以前教育信息化鞏義有些滯后,這一次我們就要高水平高起點地引進,下一步主要是擴大覆蓋面,突出以大代小、以強帶弱、以城帶鄉,最終達到一個目的,就是推動教育公平,推動教育均衡,讓更多的農村孩子、薄弱校的孩子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的教育。

(通訊員 王海良 供稿)

標簽: 實驗學校 遠程教學

責編: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