櫛風沐雨,為孩子撐起一片希望的藍天
2021-07-15 13:49:00 來源:壹點網
1
聽新聞

2020年11月23日,全國832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全國脫貧攻堅任務已經完成。雖然阻隔貧困山區發展的短板陸續補齊,但脫貧摘帽之路并非終結。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十九屆五中全會上審議通過《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建議》 ,明確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的戰略目標。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國之將強,必重教育。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科技教育工作者——陳建文,學術象牙塔光環的擁有者,既是清華大學博士,也是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UCLA)博士后和哈佛大學研究員。彼時的陳博士,一直致力于視頻處理和視覺交互科研領域,擔任電子科技大學信息通信學院教授,智能媒體研究中心(Medialab@UESTC)主任,并連續2年被評選為優秀海歸創業者。篤學尚行,止于至善,身為四川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數字研究院執行院長,師者堅守的初衷難以泯滅。他深知因為貧困,讓很多偏遠地區的孩子與學業失之交臂,似乎夢想只有一步之遙,卻早早輸在了起跑線上。他希望有朝一日通過自己的力量為孩子們做些什么,他決心要改變孩子們的人生軌跡,讓他們“走出去”,讓他們看到更大的世界,實現他們的夢想。看到孩子們治愈般的笑容、充滿期待的眼神和淳樸火熱的內心,他毅然決然將全部精力和熱忱投入到這份教育公益事業,孜孜不倦實現教育的公平,滋養學生心靈,提升素質教育水平。陳博士始終認為通過科技手段解決中國教育資源不均衡的社會難題是中國阻斷貧困代際傳播、徹底打贏脫貧攻堅戰以及鄉村振興的根本方法。

秉承著“科技讓教育更平等”的使命與初心,陳博士及其團隊在歷時三年的教育扶貧過程中,真正下沉到山區學校進行深度調研。他們發現偏遠地區師資非常匱乏,偏遠地區留不住好老師,當地老師身兼數職、跨年級教學的“全攬式”上課現象非常普遍,難以保障教學質量。開設的學科主要以應試教育為主,學校也想開展新的素質教育等多樣化教育,但是苦于沒有資源。

“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民族強”,在過去的時間里,他為其創設了繽果教育,整整三年在貴州省、四川省、甘肅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等地依托“互聯網+教育”手段,讓超過30萬名鄉村中小學的孩子們平等地享受到優質教育資源,陳博士因此被授予為“中國教育扶貧攻堅標兵”的稱號。

現如今,大山中的孩子不僅可以通過繽果教育的“空中課堂”與北美外教“零距離”面對面,還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程,特別是少數民族地區的同學,對自己民族有了更加深刻正確的認識。孩子們不但大大提升了學習的主動性,也逐步開闊了視野,真正走出了教育資源不均衡的窘境,打破了傳統教學的諸多壁壘,實現了個性化教學全新體驗。

這一路披荊斬棘的走來,陳博士為貧瘠的土地播下了希望的種子,為孩子們撐起了一片藍天。2021年是堅守脫貧攻堅成果關鍵一年,陳博士堅信,未來中華民族振興中教育振興將是最重要的組成部分,而科技將為教育振興賦能,真正的解決教育行業中教育資源不均衡的核心難題。繽果教育也將繼續踐行“科技驅動,教育普惠”的社會責任,構建良性的教育公益生態,為教育公平、均衡發展保駕護航,為鄉村振興一同吹響凱旋的號角!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責編: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