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背后的“方法論”
2020-09-06 08:28:32 來源:北京青年報
1
聽新聞

2020年服貿會金融服務專題展是本次展會8大專題展之一,以“新金融、新開放、新發展”為主題,共邀請到近150家國際國內金融機構參加線上線下的展覽展示。國內金融機構除在展示各種新技術和新服務外,也帶來了包容性金融的中國實踐,向世界展示精準扶貧的多種形式。

多種方式展現扶貧成果

本次服貿會上,多家銀行、保險和其它金融機構在內容展示部分以圖文并茂的方式展現金融在扶貧攻堅、鄉村振興方面的豐碩成果。

中國農業銀行展示了定點幫扶、東西部扶貧協作、消費扶貧、教育就業扶貧等多方面金融扶貧工作,中國建設銀行展示了其“兩館一卡”的扶貧新模式。交行、中國太平、郵儲銀行等也紛紛展示了各自在金融扶貧、鄉村振興方面的成果。

新疆的大棗干果、湖北的魚頭酸辣粉、內蒙古的酸奶、青海的牦牛肉……建行參展的同時,扶貧商品帶貨直播正在同步進行中。

農行在戶外主展區的內容展示部分,以圖文并茂的方式展現了農行數字金融、脫貧攻堅、普惠民生、服務實體、金融抗疫等五大板塊的成果及亮點。

首創集團金融服務產業則展示了其通過北京農投平臺扶持三農和小微的豐富成果,其中既包括產業扶貧的內容,也包括利用自身食材供應鏈平臺,將內蒙古、新疆等地采購蔬菜、肉類的消費扶貧成果。

此外多家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也在參展素材中展示了各自在精準扶貧方面的成績。

扶貧背后的“方法論”

金融在扶貧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國內金融機構在扶貧過程中突出精準扶貧、扶貧扶智等特點,注重扶貧的造血功能,才能將扶貧落到實處。

不少金融機構將輸血性質的公益扶持,造血性質的產業扶持,發揮東西部區域差異的消費扶持結合,開創了金融扶貧的諸多新方法、新模式。

建行通過“兩館一卡”模式,將貧困地區的資源和大城市的消費能力結合起來。“兩館一卡”指的是線下的北京消費扶貧雙創中心、線上的建行善融商務“北京消費扶貧特色產品館”和“北京消費扶貧愛心卡”。通過線上線下搭臺銷售扶貧地區的特色商品、推出扶貧信用卡鼓勵消費貧困地區產品等方式,建行將對口扶貧支援的8省90縣相關農產品銷售到千家萬戶。

目前,“兩館”中的實體館已建成17個,首農雙創中心之外,各雙創分中心分布在全市16個行政區。實體館入駐企業達300多家,展銷扶貧產品5000多種,扶貧產品刷卡消費額超過3300萬元。

“兩館”中的電商館搭建在建行善融商務平臺,將雙創中心的12家進駐商戶全部引入線上平臺,上線當地特色扶貧商品900多種,2019年初至今交易額超過1000萬元。今年受疫情影響,線上館銷售火爆,交易額已經達到去年全年的2倍。

“一卡”即北京消費扶貧愛心卡,是建行發行的全國首張具有扶貧元素的信用卡,使用該卡產生的有效消費額,建行將按萬分之五比例向市支援合作促進會進行公益捐贈。目前該卡發卡量超過100萬張,消費額突破60億元。建行持續開展的持卡購買扶貧產品單筆滿200元最高減100元的優惠活動,已累計優惠2000余萬元。

中國交通銀行一直將扶貧工作視為履行社會責任的“一號工程”,累計投入扶貧捐贈資金近2億元。

春節期間,交行為定點扶貧地區優先安排捐贈資金,用于購置負壓救護車輛以及CT監測設備。除醫療項目外,今年上半年,交行在三個定點扶貧縣投入教育、飲水、危房改造等“兩不愁、三保障”項目捐贈資金逾1200萬元。截至6月末,交行已累計投入扶貧捐贈資金3280.37萬元,引進幫扶資金720.47萬元。

各保險公司也積極投入到精準扶貧工作當中。中國太平集團積極響應國家扶貧號召,通過保險扶貧、產業扶貧、基建扶貧、智力扶貧和消費扶貧等方式,助推甘肅省兩當縣、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區脫貧摘帽,為國家打贏脫貧攻堅戰貢獻力量。

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太平集團在甘肅兩當、安徽裕安兩地投入直接幫扶資金900萬元,引進幫扶資金13.6萬元以上;購買農產品金額達1350萬元,幫助銷售農產品近180萬元;培訓當地基層干部370人次以上,技術人員近1000人次,均超額完成計劃任務。

包容性金融的中國樣本

國內金融機構不斷將服務下沉到鄉村、貧困地區,通過各種方法向鄉村、向低收入群體提供便利的金融服務,提升金融服務的可獲得性,在落實扶貧和鄉村振興的同時,也為全球包容性金融發展提供了中國樣本。

比如建行北京市分行將“裕農通”服務點作為服務觸點延伸到村民身邊,在致力于提升農村地區包括小額取款、現金匯款、轉賬等功能在內的基礎金融服務水平的同時,圍繞村民生活場景,不斷完善生活繳費、藥品溯源等便民服務。建行還免費助推農村資產、資金、資源的“三資平臺”建設,推進集體資產管理、綜合產權交易、陽光村務、陽光惠農等四種平臺建設。目前,該行已經與通州、大興、平谷、密云、順義等區的437個行政村達成“三資平臺”合作意向。

郵儲銀行北京分行下沉三農金融服務,以密云支行綠色營業部為代表,已在全行10家郊區支行逐步建立三農金融服務站,成立專門的三農服務信貸隊伍,扎根農村做好涉農貸款服務工作。通過網點和服務的下沉,通過為三農和低收入群體提供多樣化的服務和金融產品,包容性的金融服務極大提高了低收入群體的“造血”再生能力。

責編: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