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2022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初試將拉開帷幕。據預測,這屆報考人數將再創新高,競爭愈發激烈。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考研熱”?自主命題科目會不會像網上流傳的那樣改成統考?初試后要不要服從調劑?今后讀研還能“嚴進寬出”嗎?
【問題一】“考研熱”為何高燒不退?
近年來,碩士研究生報名人數高位增長,2020年為341萬人,2021年為377萬人。業內人士預測,2022年的報考人數將再創歷史新高。“考研熱”高燒不退,其原因何在?
多重因素導致考研持續升溫
北京化工大學化學學院黨委副書記 崔玉
考研是本科畢業生重要的職業發展路徑。近年來,以大學生為主體的考研報名人數持續上升,遠超研究生招生規模,雖然“上岸”(即考研成功)競爭越來越激烈,但考研依然成為許多大學生的首選,逐漸呈現“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跡象。
“考研熱”有一個重要的社會背景,那就是國家建設對人才的需要。當前,我國已全面開啟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推動高質量發展、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迫切需要更多高素質專業化人才。作為培養人才的重要途徑,研究生教育必然受到青睞,未來考研持續升溫將是必然趨勢。
就考生們的心態而言,“考研熱”的產生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首先,有的考生是真心想讀研提升自己。很多學生認為所學的知識不能很好地滿足社會發展需求,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知識結構和專業素養,練就過硬本領。這類學生對自身發展有清晰的認識,有人是將考研視為第二次“高考”,給自己一次選擇和提升的機會,期望通過考研實現“跨界轉型”;還有人希望在專業領域進一步深造,期望在將來取得優異的學術成果,更好地學以致用。
其次,有的考生考研是為提高就業競爭力。考研和就業息息相關,從目前的就業市場來看,研究生學歷的畢業生崗位設置和薪資待遇都高于本科畢業生。同時,大城市落戶、事業編制、購房等政策福利也更多傾向于研究生學歷的畢業生。當一些考生了解了就業市場需求和規律后,為了以后能更有競爭力,他們會將考研視為“跳板”,義無反顧地投身“考研大軍”,期望用高學歷這個“敲門磚”謀求一份較好的工作,增強就業競爭力,讓自己的未來更加奪目。
第三,有的考生是“跟風”和逃避就業。在選擇考研的大學生中,有少部分學生并沒想好畢業后要做什么,看到身邊的同學報名考研,自己也就跟著報考;或是盲目具有“精英情結”,認為有了高學歷就成為了“上層人士”。亦有少數學生覺得上班的壓力比上學更大,不想太快走上工作崗位或畏懼走向社會,于是也報名考研,想再多當幾年學生。這些考生因缺失理想信念和奮斗目標,考研動力較小,“上岸”的概率也很低。
所以,考研應該是考生響應國家人才需求、基于個人意志分析和生涯發展規劃而做出的鄭重選擇。如何令“考研熱”良性發展?我認為,高校應該履行培養人才的責任,重視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和價值觀引領,幫助學生樹立遠大奮斗目標。考生應該通過專業學習和實踐鍛煉,對自身有更全面的了解,對考研和就業有更理性深入的認識和思考,明確自我發展方向,合理規劃生涯道路,以積極的心態面對未來的人生。用人單位則應該更合理地根據自身需求來招聘合適的人才,在崗位和資源分配上更公平,不要簡單地憑學歷用人。
【問題二】自主命題科目會不會改為統考?
網傳教育部要求自主命題院校回歸全國統考,實行全國統一命題,鼓勵招生單位選用統考科目試卷。這種說法靠譜嗎?
招生單位自命題科目不會馬上取消
北京理工大學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 王軍政
按照教育部規定,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一直采取“初試+復試”方式,初試由全國統一組織考試,包括全國統一命題考試科目和招生單位自命題科目。其中,全國統考科目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論、外國語、數學、管理類綜合能力等,招生單位每個學科專業自命題科目大多數只有1至2門專業基礎科目。因為各招生單位學科專業多,即便每個學科專業只有1至2門,各招生單位的自命題科目數量也非常多。就我們學校來說,今年自命題科目就有70門,北京市各招生單位自命題科目共計高達9000多門。為了保證研究生招生考試的安全性、科學性和公平性,各招生單位不僅要保證自命題科目的命題質量,而且還必須確保不發生失泄密事件。
由于各招生單位自命題科目數量多,考點分布在全國各地,且同一考點的考生又可能報考不同學科專業,為了保證試題無一差錯且按時送達各考點,勢必給各招生單位的考務組織和準備工作帶來極大挑戰,主要包括以下幾點:第一,必須保證試題命題質量,保證自命題科目“零”差錯。第二,必須保證試題印制質量、數量,且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第三必須保證機要件寄送時間,并確保發送到全國各考點所有科目試題數量準確無誤。第四,在整個過程還要確保試題不發生失泄密事件。由于近期全國疫情出現散發狀態,郵件寄送時間加長,加上今年考生人數大幅增加等,給各招生單位的考務組織和準備工作帶來極大壓力。當然,除了上述情況外,還有一點也非常重要,就是要努力提升自命題科目質量,不斷提高命題的科學性,持續提升招生選拔質量。
近年來,由于個別高校出現自命題質量問題和失泄密事件,以及考務組織和準備工作非常復雜、難度大等原因,造成一些招生單位或個人提出取消碩士研究生初試自命題科目的建議,雖然有關部門已經組織專家進行座談研討,但筆者認為立即取消招生單位自命題科目的可能性不大,主要是研究生考試涉及學科專業非常多,組織統一命題難度很大,如果初試只考公共科目,則不能體現各招生單位特點,并且將自命題科目轉移至復試階段進行,又勢必給復試階段帶來許多意想不到的問題。況且,進行這樣大的改革,必須經過充分論證或試點再推廣才比較穩妥。
初試結束后,部分具有自劃線資格的高校確定各自門類分數線,其他招生單位由教育部統一劃定門類分數線。門類分數線的確定與當年的招生計劃密切相關,只有進入門類分數線的考生才具有復試的資格,但超過門類分數線不一定都具有報考單位的復試資格,因為同一門類下有很多學科專業,具體還要根據各學科專業考生情況確定學科專業復試分數線,考生根據學科專業復試分數線最終才能確定是否有復試資格。當然,如果超過國家門類分數線,考生就具有向外調劑的資格。
上一頁 1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