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銜接,元音幼兒園朝著“幼有善育”大步前行
2021-12-20 10:51:05 來源:四川天府新區元音幼兒園
1
聽新聞

為促進《關于大力推進幼兒園與小學科學銜接的指導意見》在民族地區的有效落地,促進民族地區學前質量的提升,2021年12月13日,教育部民族教育發展中心民族地區學前教研工作坊四川坊主辦,四川師范大學、成都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四川天府新區元音幼兒園、元音小學承辦的“幼小雙向科學銜接 助推區域學前發展”科學做好幼小銜接聯合教研活動在元音幼兒園召開。

此次活動由四川坊三位坊主——鄢超云教授、劉敏老師、徐途瓊園長主持,四川天府新區教育科學研究院小學室副主任彭慶老師、余小蘭老師,四川天府新區元音小學副校長洪敏出席了此次活動。黑龍江省、西藏自治區及四川省成都市、涼山州、甘孜州、阿壩州等地上百所幼兒園、小學數千名教師參與此次線上教研。

四川天府新區徐途瓊園長致歡迎詞,并對幼小銜接的意義進行了闡釋,她談到學前教育和小學教育兩個階段的教育要共融共生,科學銜接,才能形成教育合力,助力兒童發展。

成都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劉敏老師,以“共話幼小銜接,共展美好未來”為題,帶領大家解讀了幼小銜接的相關政策文件,闡釋了幼小科學銜接的重要性與必要性,并就成都市幼小科學銜接的相關教研工作進行了介紹。

四川天府新區元音幼兒園熊秀梅老師從“科學做好幼小銜接的思與行”出發,以“元音之源”和“元音之音”兩部分,介紹了元音幼兒園作為四川省幼小科學銜接試點園在幼小銜接方面的探索實踐經驗,同時著重介紹了四川坊前期繪制、出版漢語、藏語、彝語版《科學做好入學準備》的實踐經驗。

四川天府新區元音幼兒園黃麟茜老師,分享了在幼小銜接研究中的實踐案例——“別樣紙牌屋,圖書幼小科學銜接”,生動展示了元音幼兒園教師們在坊主們的帶領下,將文件語言轉化為“想去看”“看得懂”“記得住”“用得上”的教育撲克牌的過程。

在幼小銜接聯合教研活動現場呈現中,四川天府新區元音幼兒園肖昌黎老師的大班勞動教育活動《整理書包》,四川天府新區元音小學吉星怡老師的勞動課《我會擦桌子》,均從幼兒的需求出發,在常規的勞動教育活動中,融入幼小銜接的元素,強調幼兒行為習慣養成的銜接。

四川師范大學鄢超云教授,肯定了此次聯合教研活動,他指出教研活動在優化教育教學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基礎教育就是打好基礎,這對每個孩子的未來是非常有益的”,想要做好基礎教育,就必須是雙向的銜接,科學銜接的本質就是尊重兒童的發展規律和發展特點以及發展的連續性。學校應開展多樣化、趣味性的幼小銜接活動,通過不同方式了解幼小銜接,探索有益經驗并運用到教育教學之中,促進幼兒終生發展。

在教育部民族教育發展中心、四川省教育廳的引領下,教育部民族教育發展中心民族地區學前教研工作坊四川坊整合了區域學前教育優勢資源,搭建了交流與學習的平臺,吸引了全國各地幼兒園參與其中,對提升各地幼兒園、小學做好幼小科學銜接的意識有重要作用。相信通過教育部民族教育發展中心民族地區學前教研工作坊四川坊這一平臺,各地幼兒園在不斷的實踐、交流過程中,都能朝著“幼有善育”的方向大步前行。(黃小林)

科學銜接,元音幼兒園,幼有善育,大步前行
責編: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