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就業困境利于“教資熱”回歸理性
2022-04-12 09:42:02 來源:中國教育報
1
聽新聞

新聞回放

隨著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面試結果、考試合格證明開通查詢通道,社交網絡上“教資認定”“教資面試成績”等多個相關話題占據熱搜榜。“教資熱”現象又成了輿論話題。

主持人語

考教師資格證的熱潮無法清晰展示大家對教育事業的熱愛,也無法滿足社會對優秀教師資源的強烈需求。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不能止于擁有教師資格證,不僅需要有對教師職業的熱愛和對教育事業的熱情,更需要為了這份熱愛和熱情付出艱辛努力和扎實鍛煉。本期所選的幾篇評論正是從這些角度出發,理性平和地探討“教資熱”及其背后的問題。

相關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報考教師資格證人數已超過1000萬,且呈逐年攀升、年輕化的趨勢。為什么教師資格證如此受年輕人的青睞?其實“教資熱”一定程度反映了大學生艱難的就業環境。

教育部公開數據顯示,在2021年報考的考生中,有近四分之三為非師范類考生。對不少非師范生來說,或許他們沒有從事教師行業的明確意向,教師資格證書只是在未來就業市場上的“保險繩”,教師也只是職業備選。所以,“教資熱”一定程度反映出大學生就業的壓力和職業選擇時的迷茫。不少大學生容易盲目從眾,對個人職業規劃沒有建立清晰明確的認識。

想解決盲目焦慮導致的“教資熱”現象,需要全社會共同發力,破除大學生的就業困境。政府和有關部門要盡力拓寬大學生就業渠道,落實基本社會保障;學校應提供有效的就業指導,幫助學生制定精準的職業生涯規劃,引導青年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大學生自身更要保持平穩良好的心態和獨立冷靜的判斷力,結合自身興趣和所學專業,量體裁衣,選擇自己熱愛的行業。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選擇了教育,就選擇了奉獻。教師素養不僅包括扎實的專業知識和能力,更包括堅定的理想信念和情感,需要教師有發自內心的對教師職業的喜愛與堅守。教師資格證只是對教師專業知識素養的基本考量,是成為良師的入口,期待那些真正有從教準備的學子走上講臺。

《中國教育報》2022年04月12日第2版

標簽: 破除就業困境利于教資熱回歸理性

責編: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