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底,市教委、市公安局、市交通委聯合公布《2022年北京市中小學校周邊交通綜合治理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提出將全市所有存在交通擁堵問題的學校納入治理范圍,同時將在校生人數2000人以上的72所學校納入2022年學校周邊交通治理重點監測考評學校名單,聘請第三方定期對其進行監測評價。這是記者日前從北京市教委了解到的。
對在校生2000人以上學校監測評價
《方案》提出,今年的重點治理任務包括對72所在校生2000人以上的學校進行監測評價;對市民反映的學校周邊交通擁堵和交通問題突出的情況接訴即辦,及時納入重點治理范圍,以及對納入各區民生實事項目的學校開展重點治理。
根據《方案》,各區教委要發揮牽頭作用,協調會商區內各相關職能部門,制定2022年學校周邊交通綜合治理工作實施方案,形成“一區一案”治理措施。72所重點監測考評學校和其他治理重點校制定“一校一策”治理方案。
方案還提出,各區要發揮本區交通綜合治理領導體制機制作用,形成共建共治合力,同時加強學校周邊慢行交通的規劃和建設,鼓勵新建學校在規劃設計方案等方面有所突破和技術創新。
學校要定期征求
學生上下學通行意見
學校要發揮主體作用,建立反饋機制,定期征求學生上下學的通行意見,便于及時發現交通問題并解決。鼓勵學校開展學生不乘坐違規電動三四輪車的教育引導。完善優化學生上下學交通出行組織方式,落實錯峰上下學、校門值班管理、小黃帽路隊制等措施,防止人員過度聚集。
各區教育、交通、交管、治安、城管等職能部門以及屬地街道鄉鎮要落實上下學高峰期間勤務和日常巡邏防控制度,加強“護學崗”建設。加強學校門前停車管理,加大對學校門前及周邊道路交通違法行為執法處罰力度。因地制宜落實“校園門前100米(校門兩側各50米)禁止停放機動車”的規定,規范周邊停車管理,治理學校門前機動車和非機動車亂停亂放。
各區要定期對學校周邊各類交通安全設施開展排查治理,按照規范設置交通標識,施劃交通標線和地面標識,安裝信號燈、視頻監控和非現場執法設備,提升校園周邊道路安全防護水平,改善學生上下學交通出行環境。
鼓勵各校開通
“定制公交通學線路”
各區要綜合考量學校周邊路網條件,“量體裁衣”制定針對性治理措施,通過增加出入口、施劃單行線、實施微循環改造等措施,有效銜接學校周邊交通流線,引導人、車分流,減少相互交叉干擾。有條件的學校可以建設停車港灣或在學校周邊遠端設置停車落客區域及護學通道,避免車輛過于集中在學校出入口。
落實“八個一律”(一律有過街設施,一律施劃網格線,一律設置警告標志,一律實施禁停,一律有電警設備,一律有人員維護,一律嚴格執法,一律共同治理)工作措施。加強學生乘坐校車教育提醒,警示學生及家長不乘坐“黑校車”“非專用校車”,自覺抵制乘坐超員、無資質的違法接送學生車輛。
方案還要求各區持續推廣為中小學派駐“交通副校長”和“護學崗全覆蓋”經驗,由交通副校長、執勤民警或交通協管員等協助學校維護校園周邊交通秩序。鼓勵各區各學校開通“定制公交通學線路”,倡導公交綠色集約出行,方便學生群體安全便捷出行,解決學生家長集中接送學生上下學的難題,緩解學校周邊交通擁堵,規范學校周邊交通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