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幫助孩子們今后能盡快適應小學生活,在主題活動《要上小學啦》的背景下,成都市郫都區犀浦鎮犀方路幼兒園的老師們通過調查統計,發現孩子們對自己心中的小學有著不同的設想,于是遵循孩子們的意愿,引發幼兒建構“我心中的小學”。
由于疫情影響,孩子們期待已久的參觀小學活動不能按預期實現。不過,孩子們通過周末親子參觀小學、觀看小學老師發來的圖片和視頻等方式對小學有了基本的認知。
隨著主題活動的推進,搭建“我心中的小學”的愿望越來越強烈,孩子們用自己的語言、符號和方式表達著小學的樣子,各類不同的“小學”躍然而上,于是搭建設計油然而生。孩子們設計好了心中的小學,都迫不及待的想搭建出來,可是,這么多人,怎么來進行搭建呢?
第一次搭建
搭建活動開始了,孩子們沉浸在自己的搭建任務中忙碌著,很快大家發現了問題。經過商量,第二天一早,孩子們直接把操場上的器械搬到了搭建現場。
第二次搭建
解決了材料不足的問題,孩子們再度出發,開始第二次搭建嘗試。
孩子們通過協商、溝通以及借鑒同伴的成功經驗來解決自己遇到的問題,“我心中的小學”終于搭建完成啦!
在本次的主題搭建活動中,孩子們感受了材料的顏色、形狀、大小、空間比例等概念,體會了自己的動作與建構材料相互作用的關系,積累了有關空間方位的概念和組合、堆積、排列等感性知識,增強對數量和圖形的理解和認識。同時,掌握了壘高、嵌套、圍合、架空等建構技能。(江蕾 通訊員 鐘霞)
犀方路幼兒園,主題搭建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