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揚州市江都區邵伯中心小學“喜迎二十大 贊歌獻給黨”主題活動中,學生們嫻熟演奏的“邵伯鑼鼓小牌子”代表作《八段錦》《十八省夾堂子》將活動推向了高潮。
邵伯鑼鼓小牌子是絲竹樂、鑼鼓、打擊樂密集交替演奏,多支曲牌聯綴而成的套頭曲,是揚州里下河牌子曲中一支富有特色的音樂流派。鑼鼓小牌子樂器繁多,每件樂器都有獨門技藝,其演奏小調、特色樂器、演奏特技之多,開創了中國器樂史先河。它詠江南絲竹典雅之韻,揚里下河水鄉古樸之風、鄉音鄉情,讓百姓百聽不厭,至今已流傳了300多年,于2008年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邵伯鑼鼓小牌子傳承人的平均年齡已超過70歲,現在也是后繼有人啦!”看到孩子們努力學習、刻苦訓練、認真表演的樣子,非遺傳承人戴寶根特別欣慰。他說,邵伯鑼鼓小牌子作為國家級非遺項目,是一個地區和民族傳統文化的珍貴記憶,展示了源遠流長的獨特的生產生活風俗,彰顯著特色鮮明的民族文脈。
作為文化藝術教育的主陣地、弘揚民族藝術的先頭兵,邵伯中心小學從2021年起,組建了“邵伯鑼鼓小牌子”社團,成立了“國家非遺項目傳承”領導小組,由校長高德安任組長,非遺項目負責人戴寶根和邵伯中心小學德育處相關同志具體負責社團日常訓練工作,4名專職音樂教師協助學生的管理和訓練。學校還從三、四年級中選拔出優秀社員40人,在每周四下午的社團活動中,由傳承人按樂器分組進行演奏技能傳授。
“孩子們可以在優美的旋律、嫻熟的技藝、精彩的表演中,近距離感受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高德安表示,學校將進一步與非遺傳承人合作,整理授課資料、總結訓練方法,形成“邵伯鑼鼓小牌子”特色校本課程。同時,還將繼續引進其他非遺項目,讓學生從傳承人身上學習堅韌的傳承精神和不斷進取的創新精神,從非遺項目中了解民族的歷史和文化,增強民族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