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化工行業的轉型升級,急需一大批高素質高技能化工專業人才。四川化工職業技術學院勇擔使命、積極探索,從2014年3月開始,依托一個省級職業教育教學改革重大項目與兩個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質量和教學改革項目,直面現階段化工人才培養難題,創新大師工作室機制,構建了大師領銜、多元并進的現代化工工匠型人才培養模式,培養了一大批富有工匠文化內涵、創新創業意識和團隊協作精神的化工生產一線高端技術技能人才。
大師領銜、多元并進的現代化工工匠型人才培養模式為我國職業院?;と瞬排囵B提供了一個鮮活且足夠分量的樣板,值得推廣借鑒。
應局:直面現階段化工人才培養難題
學校直面現階段化工人才培養跟進產業技術發展不足、畢業生適應能力不強,畢業生缺乏工匠精神、不愿做一線技術工人,畢業生安全意識薄弱、安全技能缺乏等問題,精細布局、精準施策、精心育人,開啟培養符合化工行業轉型升級需要的現代化工工匠型人才的實踐探索。
破局:以“大師領銜、多元并進”人才培養模式破解難題
學校針對問題,進行充分調研、摸底和有效整合,科學制定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破解一個個難題,打造一個個亮點。
——大師引領制定人才培養方案,促進知識能力適應產業發展,破解人才培養跟進產業技術發展不足、畢業生適應能力不強的難題。
依托大師工作室,每年召開一次專業建設研討會,校企大師結合以合成氨、尿素、甲醇為代表的天然氣化工,以1,4-丁二醇、聚四氫呋喃、纖維素醚、有機硅為代表的精細化工及化工新材料的新生產工藝、化工工匠標準,共同制定化工類專業發展規劃與人才培養方案,推動育人與用人的無縫銜接;依據崗位職業能力要求,結合終身學習和發展,重置課程體系,實施“1+X”證書制度試點工程,培養學生的一線生產技術應用能力及創新能力;共同開展課程教學、質量評價,將技術創新、技術攻關、新技術推廣應用和新產品開發中形成的工程案例納入教學內容,實現畢業生的知識與能力對接產業發展和企業技術的需要。
——大師引領指導“教—訓—賽”,鑄造工匠精神,破解畢業生缺乏工匠精神、不愿做一線技術工人的難題。
大師工作室整合校企高技能人才,組建教師教學創新團隊。發揮教師師傅“雙導師”、學生學徒“雙身份”的特點,開辦“化工總控工、化工檢修鉗工技師大講堂”,倡導執著專注、一絲不茍的精神;緊扣化工生產技術等賽項的新產業技術,構建企業深度融入的訓賽指導體系,以精益求精的嚴格訓練和“校—市—省—國”四級賽項梯級淘汰磨煉,培養高精尖技能人才,凝練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以企業技改技革、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為載體,以綜合實戰的技能錘煉提升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學生愛崗敬業和追求卓越的精神。
——大師引領共建安培基地,提升安全技能與安全意識,破解畢業生安全意識薄弱、安全技能缺乏的難題。
大師工作室聯合中國化學品安全協會共建教育培訓西南基地。通過模擬國家危險化學品應急救援舟山基地真實場景開展安全技能培訓,虛實結合,增強學員學習興趣,培養學員安全意識;與省應急管理部門、中國化學品安全協會共建數字化應急預案培訓基地,以中化集團、萬華化學等企業應急預案為基礎,進行應急預案的模擬演練和評審,增強學員的應急處理能力;建設集安全培訓中心、職業技能認定中心和繼續教育培訓中心于一體的化工行業教育培訓基地,開展化工類職業高級工、技師高技能人才培養和危險化學品特種作業人員培訓,培養現代綠色化工工匠。
——“大師領銜、多元并進”人才培養模式在實施過程中實現了機制創新、方法創新、實踐創新。
機制創新。積極引入政府部門、企業、行業、院校,建立多元參與新型大師工作室的長效機制,遵循“互惠互利、優勢互補、共建共享、協同育人”的原則。外部采用學校、企業、行業、政府部門、社會人員“五位一體”,承接項目和開展社會服務,內部采用校內技能大師和企業技能大師“雙引擎”模式推進新型技能大師工作室高效運行;國家化工檢修鉗工大師與化工裝備技術專業名師合作組建周文大師工作室、智能焊接技術專業與瀘天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合作組建張勇大師工作室等,運用系統組織理論等理論進行運行機理分析,實現高效運行;同時,校企雙方構建了工作室培育新時代化工工匠型人才的長效發展機制。
方法創新。通過校企行三方共建技能大師工作室,實現“雙向雙融通”,校企雙方師資互兼互聘,培養教師的專業能力、實踐教學能力和科學研究能力。大師領銜參與課程建設、教學改革,合作編寫高等教育出版社“十二五”規劃教材《物理化學》、化學工業出版社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規劃教材《流體機械結構與維護》等,將工匠文化、創新創業意識、安全意識、職業素養融入課程建設,突出應用性與實踐性。利用校內外實訓基地和安全培訓基地,采用“做中學、學中做、邊做邊學、邊學邊做”,助推學生從“就業導向”邁向“產業需求導向”。
實踐創新。依托技能大師工作室,組建校企競賽指導團隊,通過“校—市—省—國”四級競賽梯次歷練,提升學生的技術精準度,多級遞進鑄造工匠精神。通過大賽,實現“崗課賽證”融合、產業與教學深度融合,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解題:數據無言,卻有說服力
——以賽促學、四級遞進,培育高質量工匠型人才。
2017年至今,應用化工技術、工業分析檢驗、化工裝備技術等專業的學生獲得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二等獎4項、三等獎4項,省級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一等獎7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學生肖金富等獲得全國“挑戰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銅獎,學生何平等獲得四川省“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銅獎6項,學生唐科敏等獲“挑戰者杯”大學生IT創新創業大賽三等獎。近4年,畢業生就業率均保持在90%以上,化工類畢業生就業率超過97%,受到用人單位如中石化、中石油、云天化集團等大型國有企業,萬華化學、衛星石化、江蘇恒力集團、新鳳鳴集團等行業民營龍頭企業的青睞。萬華化學、永榮科技、浙江巴陵恒逸等企業連續幾年與學校簽訂定向班、訂單班合作協議,大多數學生很快成長為各自企業的骨干和中堅力量,受到社會、行業、企業的廣泛好評。
——專業教學水平明顯提升,服務產業能力顯著增強。
4年來,學校創建兩個瀘州市技能大師工作室、一個四川省技能大師工作室,共引進企業高級技師10名參與大師工作室,派出教師100人次進行專項培訓;教師團隊共發表教改論文30余篇,立項教改項目30項,建成院級以上精品在線開放課程40門,獲評四川省首批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四川省教科文衛體系統勞模和技能人才創新工作室;一名教師獲評四川省教書育人名師,一名教師獲評瀘州市學術和技術帶頭人,一名教師獲評瀘州市第十三批拔尖人才,教師2018—2020年連續三年獲四川省高等職業院校教師教學能力大賽一等獎;學校機械工程實訓中心獲瀘州市“工人先鋒號”稱號;大師受邀到企業解決實際難題10余次,擔任“四川工匠杯”職業技能大賽專家及裁判4人次。
4年來,學校對外開展社會培訓8718人次,培養高級工1612人,為瀘天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四川金象賽瑞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昊晨光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南化工研究設計院有限公司、瀘州北方化工等企業培訓技師和高級技師312人,為中國東方電氣集團有限公司培訓高技能人才90人,對中職學校開展技能培訓45次,培訓中職學生參加技能大賽獲獎40人次。舉辦包括第二屆“四川工匠杯”職業技能大賽在內的省市職工技能大賽、高職院校技能大賽19場,受省市人社部門好評。
——獲得業內外人士的充分肯定,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
成果指導和引領了四川化工職業技術學院現代化工工匠型人才培養教育改革。學校加強與地方政府部門、高新園區、高校、企業的合作,并與宜賓市長寧縣政府部門、瀘州高新區醫藥產業園、四川輕化工大學、瀘天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等100多家企事業單位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將現代化工工匠型人才的培養作為重要合作內容,在全國建立約200個教育實習基地;進一步促進專業教師向工匠型師資、技能大師向教學名師轉化,聘請校外技能大師10人,不斷充實技能大師工作室的教學力量。
學校新型大師工作室的構建得到了校內外專家的充分肯定,為省內很多高職院校的技能大師工作室的改革提供了依據,引領和推動著四川省工匠型人才教育改革,在2019年10月召開的專題研討會上,省內多所中高職院校專家學者對本成果給予充分肯定。四川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等10余所中高職院校的專家多次來學校交流、借鑒工匠型人才培養經驗。
——為全國高職院校現代化工工匠型人才培養教育改革提供了指導和借鑒。
依據該成果,四川化工職業技術學院探索新型技能大師工作室的體制機制創新,構建技能大師工作室培養現代工匠型人才的新模式,調整技能大師教育課程結構和教學環節,強化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職業道德教育,修訂教學大綱,完善工匠型人才培養教學體系。成果為省內很多高職院校的技能大師工作室改革提供了依據,引領和推動著四川省工匠型人才教育改革。成果對全國工匠型人才的育人改革都具有示范、借鑒價值。鑒于該成果的實踐效果,省內外很多職業院校和企業工作室,如廣安職業技術學院、成都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德陽市彭謝宜焊工技能大師工作室等,多次來學校交流、借鑒工匠型人才的培養經驗。
——技能大師工作室的示范引領作用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技能大師工作室獲四川省總工會、紅星新聞網、瀘州新聞網等媒體報道20余次。2020年8月20日,四川省總工會報道了陳杰技能大師工作室創新創教傳授技藝的事跡;2020年9月3日,《四川勞動保障》雜志報道了周文技能大師工作室培養工匠型人才的實踐。2021年,四川衛視新聞頻道、四川職教網等媒體宣傳報道了學校依托中國化學品安全協會教育培訓西南基地為行業輸送急需化工安全人才的成績。
如今,四川化工職業技術學院踏上了新的征程,懷揣著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理想繼續闊步前行。
標簽: 四川化工職業技術學院 人才培養 聚四氫呋喃 纖維素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