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岸小學以兒童成長為目標,圍繞“中秋桂花香”項目為主題的跨學科整合項目式課程,也是該校近一年來一直在做的“傳統節日”文化課程之一。
它是以桂花為研究對象,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開展研究性學習的課程。該項目對桂花與中秋的內在關系進行探索,學生運用學科知識,體會中秋情,從而激發他們進一步探索中國傳統節日與花卉之間人文特質的興趣。
一壇花蜜品中秋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飄”,當秋日泛起第一縷涼意,桂花的香氣也慢慢襲來。美岸的秋天,藏在一壇桂花蜜中,在這里,讓學習變得“甜蜜”起來。
學校的美術功能室,搖身變成了孩子們探索中秋文化的“廣寒宮”。推開宮殿的大門,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各式各樣、萌態萬千的“中秋周邊”。孩子們翹首以待,在家長與老師的幫助下親手DIY美味的桂花蜜,品嘗屬于“桂花”的味道。在制蜜的樂趣中,中華傳統文化得到了傳承,孩子們更將創造力發揮得淋漓盡致!
一組課程迎佳節
吟桂花、尋桂花、留桂花……維度多元、視野開闊、善于聯系,桂花被探索它的人賦予了更加豐富的意義與價值。基于這樣的特點,語文組的融合性、研究性課程——“遇見桂花”,得以開發。
喜尋桂花香,悅賞桂花美,樂探桂花“密”,暢品桂花味……學生通過桂花課程受到不同維度的啟發,從而激發更系統、全面地探究桂花的興趣,建構自己對于桂花、對于中秋的認知,讓兒童成為兒童,讓傳統回歸傳統。
文化交融慶中秋
在中秋這一傳統節日里,英語老師也不甘示弱,如何能讓英語元素融入中華傳統文化,她們開動腦筋!
通過聽、唱、學、做,讓孩子們了解了中秋節的來歷與習俗,學習到了中秋節相關的英語表達,更設計出了自己的“專屬桂花月餅”。學校希望能借助這樣的學習方式,讓孩子們樂于傳播中國傳統文化,弘揚中華民族精神。
一曲長歌蘊花香
在臨近中秋的日子,一首首或委婉、或柔美、或歡快的歌曲便流淌在了美岸的課堂里。《八月桂花遍地香》是一首源自大別山的民歌,伴隨著紅軍的足跡傳遍了大江南北。
“八月桂花遍地開呀,鮮紅的旗幟豎呀豎起來……”清脆激昂的童聲合唱中,悠悠的文化情感深植在孩子們的心中。
巧思妙手創中秋
中秋,創意不能停。對于孩子們來說,中秋是傳說的浪漫,更是月餅的香甜;中秋僅僅吃月餅和賞月似乎是老生常談,對于美術老師來說,中秋更美,更要有創意!
老師們引導孩子自己查找資料去了解中秋節元素,并帶著孩子們嘗試運用捏、搓、揉等方法捏制擁有中秋元素的“創意月餅”,他們的作品各具特色,月餅上有萌態可掬的玉兔,月餅里有豐富誘人的餡料,美輪美奐地展現中秋佳節的祝福與祈愿。
中秋節,帶孩子回歸傳統
傳統佳節正是孩子們接受傳統文化教育的好時機。中秋課程帶給學生的,一定是比課程本身更豐富的東西。基于真實場景的學習,學生的認知能力、創新能力、合作能力等關鍵能力得到潛移默化地發展。
學科內容的有效整合,讓不同學科的學習與實踐濡潤交融,使學生深刻領悟中華傳統文化的睿智和雋永,為學生搭建了多樣化的學習與體驗平臺,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華要義內化于心,外化于行。(黃小林)
四川天府新區美岸小學,中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