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一套完整的教案包括:課題、課型、教學目標、重點難點、教學方法、教具使用、課時劃分、目標導學過程、板書設計、課堂訓練試題、課后反思等環節, 7月25日開展的教研活動以來,淅川縣小學教育第一集團抓真抓實教研過程,凸顯研磨教案的實用實效性,突出落實堂清作業的“雙減”目標及有效性、針對性。
本次教研活動中,淅川縣小學教育第一團有效實施“備課—說課—上課—磨課—改課—上課”的操作模式,使上課和磨課成為一個前后相通、及時反饋的工作鏈條,要求所有參研學科教師,人人備課、人人說課、人人研課、人人上課,反復研磨、反復修改、多次講評,最終達到教案實用可操作,試題有效可共享。
研磨過程中,所有學科教師按照目標導學中的“導——學——練——展——評”的環節認真備課,深挖教材 ,對每個環節進行細研細磨、形成初稿,由備課人通過上微課形式進行展示,然后對微課中存在的缺點和不足進行第二次研磨,著重對教學重難點、教法學法、導學單、堂清單、板書設計等分步研討、認真批注,做到內容優化,人人發言,步步落實,最終形成定稿,最后由第一集團教務處簽審后裝訂成書,供集團內學科教師共享共用,達到效果最大化、成績最優化的研課目標。
玉不琢不成器,課不磨不精細。在此次研磨課活動過程中,淅川縣小學教育第一集團所有參研老師通過合作學習,共同研討,細研細磨,揚長補短,抓真抓實教研過程,凸顯了研磨教案的實用實效性,深受廣大教師的支持和歡迎。
(通訊員 徐鴻飛 馬宇 供稿)
標簽: 小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