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通訊員 劉松岳 記者 龍超凡)“小朋友們,剛剛老師給大家科普了什么是二氧化碳,那你們知不知道在日常生活中二氧化碳會通過哪些方式產生呢……”近日,在福建省漳州市南靖縣紅領巾先鋒營的營日活動上,一堂別開生面的環保課正在進行。面對孩子們提出的各種與“碳”相關的問題,來自福建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院、碳中和未來技術學院“‘碳’見未來”暑期社會實踐隊的同學們一一給出了答案。
“南靖縣是福建省首批國家生態縣之一,全縣森林覆蓋率高達73.38%,生態文明建設成果豐碩,這也是我們選擇這里進行‘雙碳’實踐、調研的原因。”實踐隊隊長吳崢這樣說。
在虎伯寮保護區管理局,汲取發展“林下經濟”的先進經驗;在土樓法庭,調研司法“護航”鄉村綠色產業振興相關情況;在郊野公園、荊江生態園,實地察看縣城生態文明建設情況,并沿途發放“雙碳”宣傳手冊,向市民們宣傳國家政策、科普“雙碳”知識……連日來,實踐隊成員們深入基層、走近“綠色”,以“雙碳”宣傳為引領,探尋“減碳”賦能鄉村振興的新路子。
實踐隊在南靖期間還走訪了南靖團縣委,并展開座談。福建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院、碳中和未來技術學院團委以此為契機,與南靖團縣委簽署了社會實踐基地共建協議,進一步夯實了大學生社會實踐“校地合作”的基礎,鼓勵更多學生投身鄉村研學實踐。
近年來,福建師范大學高度重視“雙碳”人才培養,學校將聚焦森林碳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戰略,加快產教融合、主抓學踐相長,為引領碳中和領域未來科技發展、助力鄉村綠色振興不斷培養優質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