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簡訊:為什么我家娃會近視?
2022-07-23 08:43:23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
1
聽新聞

娃漂亮可愛活潑有才的時候,當爹媽一臉自豪地說:“不愧是我的娃!”

然而一旦發現娃近視了,很多爹媽是這樣的反應:“是不是偷偷玩了手機?打游戲了?還是偷看電視了?”


(相關資料圖)

眼科的陳醫生卻說:“如果娃近視了,別急著責備他,先問問自己和愛人,我們近視嗎?”

無論接受與否,活生生的數據告訴我們,和沒有近視父母的孩子相比,父母單方或雙方為近視的孩子發生近視的幾率分別高2.1倍和4.9倍。

似乎可以這樣理解:我們同樣是一塊玻璃,你比較薄而脆弱,我比較厚而堅韌。在不遇到外力的情況下,我們都相安無事;但如果遇到比較強悍的外力(比如被一塊石頭砸中),你就比我易碎,這就是“遺傳易感性”。

玻璃的厚度由什么決定?大多時候由父母的“厚度”決定,少數為基因突變。

目前近視研究的主要目標,不是研究怎樣讓玻璃變得更厚,而是要找到那塊石頭,并且避免被它砸中。或者,如果它是一塊隕石,至少在它砸向地面前,用超厚大氣層緩沖它,燃燒它,使它的沖擊力一小再小。(這塊石頭,稱為室內封閉環境下的近距離工作兩個關鍵詞:室內、近距離工作)

室內因素:學齡前兒童如果每日閱讀時間超過2小時,近視發病幾率高2.16倍;如果每周閱讀書籍超過2本,近視發病幾率高3.05倍——這是近距離工作的殺傷力,而這種殺傷力和缺乏戶外活動比起來,簡直是毛毛雨。

近距離工作因素:在一項關于悉尼和新加坡華人兒童(基因背景相似)的近視患病率對比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在悉尼6歲華人兒童的近視患病率為3.23%,在新加坡6歲華人兒童的近視患病率則為29.14%,幾乎有10倍之差。而這兩個人群的最顯著差別是,前者每周戶外活動時間達到13.75小時,后者僅為3.05小時。

(戶外活動拆解成兩個關鍵詞就是“戶外”和“活動”,是其中哪個起到預防近視作用的呢?)

研究表明,是“戶外”,而非“活動”。每天在戶外多待40分鐘(哪怕坐草坪上不動),近視發病率就能降低9%。每天在室內打乒乓球2小時,卻沒有什么用處。

戶外環境中究竟有什么因素這么治愈系?

陳醫生養過兩盆水仙花,一盆放在室內的水仙花枝葉瘋長卻不開花,一盆放在陽臺上亭亭玉立,花香四溢。想想為什么?大地萬物無非是在陽光下長大,沒有自然光的導向,就無反饋的瘋長,水仙花是這樣,眼球也一樣。誘導眼球生長的一種重要神經遞質叫做多巴胺,而眼內多巴胺濃度和光照強度直接相關,多巴胺濃度越高越不容易近視,這是其一。

其二,在室內近距離工作的時候,大部分物體都離的很近,這些物體在視網膜上形成一種不利于近視控制的有害性離焦,促進眼球過度增長。相反,戶外的大部分物體都離的很遠,即使不去看它(比如天空或遠處的海平面),它也會在視網膜上形成保護性離焦,讓眼球更自然發育而非過度生長。

在基因背景普遍較脆弱的今天,不能保證課間戶外活動時間,周末不去公園,無休止的手機、pad、作業、奧數,無異于開啟“流星雨”模式。既然無法改變父母的基因,改變不了我們的玻璃厚度,就讓我們增加戶外活動時間,這也是延緩近視發病最關鍵一步了。

標簽: 為什么我家娃會近視 meta name=descri

責編: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