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據《內蒙古日報》報道,日前,內蒙古自治區教育廳、科技廳、文旅廳、體育局聯合舉辦全區校外教育培訓行政執法專題培訓,進一步凝聚部門合力,推動形成綜合執法、聯合執法、協作執法機制,加快構建校外培訓監管執法體系,進一步推進“雙減”政策落實落細。此前,河北省“雙減”工作專門協調機制辦公室依據教育部、中央編辦、司法部聯合印發的《關于加強教育行政執法深入推進校外培訓綜合治理的意見》,成立了由省委政法委、省教育廳、省公安廳等8個部門16名干部組成的校外教育培訓監管行政執法工作組,同時指導市縣兩級參照省級層面做法組建了聯合執法隊伍。全國各地由教育行政部門牽頭、多部門協調聯動的校外教育培訓執法工作機制,正在逐步形成。
教育行政部門執法力量弱、手段少,是目前校外教育培訓治理工作的短板。隨著“雙減”工作不斷深入推進,各地學科類培訓機構大大壓減,加之國家對學科類培訓的限制性措施,公開的違規學科類培訓已不多見。但以“一對一”“住家教師”“眾籌私教”等形式出現的“地下”違規學科類培訓,卻有增加趨勢,各種試圖逃避監管、規避處罰的現象時有發生。對于上述違規培訓行為,教育行政部門一家往往缺少行之有效的行政處罰手段,對違規培訓處罰往往“雷聲大雨點小”,致使違規培訓禁而不止,嚴重影響了“雙減”政策的實施效果。
組建多部門協調聯動的校外教育培訓聯合行政執法隊伍,是當前加強校外教育培訓治理的剛性需求。去年以來,各地雖然都建立了“雙減”工作專門協調機制,可一旦需要聯合執法,教育行政部門從各部門抽調人員往往需要反復溝通,極大影響了治理效率和效果。在“雙減”工作協調機制的基礎上,由相關部門各抽調2名以上干部組成校外教育培訓監管行政執法工作組,可讓教育行政部門隨時組織多部門協調聯動,快速處置和處罰一些單個部門難以處理的違規培訓行為,對“地下”違規學科類培訓迅速進行處理,形成有效震懾,切實鞏固來之不易的校外培訓治理成果。
省級層面率先組建聯合執法工作隊伍,可以更好發揮示范效應。為達到較好的執法效果,校外教育培訓聯合行政執法隊伍除了要由教育等校外培訓機構主管部門有關人員組成外,還必須吸收有執法權、處罰能力較強的公安、市場監管等部門有關人員參加,以充分發揮每個部門在聯合執法中的作用。內蒙古自治區等地的做法表明,省級層面率先組建聯合執法工作組,可以讓市縣兩級參照省級層面做法,迅速建立本級聯合執法隊伍,為順利開展校外培訓聯合治理、協作執法打好基礎。客觀來看,校外培訓綜合治理具體執法執行層面重點在縣區一級,因此縣區建立聯合執法隊伍更顯必要。
實施聯合執法,必須發揮教育行政部門牽頭把總的作用。在校外培訓治理上,教育行政部門作為“雙減”工作協調機制的牽頭部門,在推動成立校外教育培訓聯合行政執法隊伍上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同時,教育行政部門還有義務厘清各部門監管工作職責,優化完善聯合執法協調配合機制,加強分工合作與協調聯動,提高校外培訓聯合行政執法能力。
校外培訓監管執法工作困難而復雜,需要不斷優化執法方式,提升執法效能。聯合執法各部門必須堅持執法和服務相結合,將執法現場變為“雙減”政策講堂。對執法檢查中發現的問題,要告訴培訓機構或有關人員標準依據,協助機構消除違法行為,引導機構合規辦學;要全面推行行政執法公示制度、執法全過程記錄制度、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三項制度”,推進校外教育培訓聯合行政執法“雙隨機一公開”和“互聯網+監管”工作;要嚴格落實聯合行政執法人員持證上崗和資格管理制度,加強專業培訓,不斷推進聯合行政執法隊伍專業化、職業化、規范化;要加強執法監督,嚴格執行行政執法責任和責任追究機制,堅決避免執法腐敗現象,確保權力不被濫用。
當前正值暑期,個別地方隱形變異學科類培訓問題仍然突出,一些機構假注銷真運營,一些機構打著非學科培訓的幌子搞學科類培訓,還有一些無資質機構以咨詢、文化傳播、游學研學、夏令營、思維素養、國學素養等名義和個人以“家政服務”“住家教師”“眾籌私教”等方式違規開展學科類培訓,情況十分復雜。各地只有盡快組建一支穩定的、由教育行政部門牽頭的校外教育培訓監管聯合行政執法工作隊伍,加強校外教育培訓行政執法工作,才能及時應對復雜情況和問題,提升校外培訓治理水平,規范校外培訓行為,構建良好教育生態,推動“雙減”真正落地落實。
(作者系河北省教育廳校外教育培訓監管處一級主任科員)
《中國教育報》2022年07月22日第2版
標簽: 組建聯合執法隊伍有效治理校外培訓 me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