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聚焦!統籌設計讓綜合實踐更好育人
2022-07-22 09:46:36 來源:中國教育報
1
聽新聞


(資料圖)

據《長沙晚報》報道,進入暑假后,不少中小學生家長開始為孩子的社會實踐焦慮,有的甚至不惜找關系、擲重金,熱衷于“收集”蓋章,幫孩子走過場。回顧近年來的媒體報道,這個問題年年被關注,甚至成了見怪不怪的現象。這究竟是家長和孩子不走心,還是實踐本身設計不合理?

現實中,蓋章敷衍的家長和孩子可能各有原因。學校下發的“假期回社區報到考評表”不能不完成,但真正去了社區才發現,對方一頭霧水,對實踐任務不了解、不支持。一些地區給學生提供了可選的實踐項目,但形式較為單一。打掃衛生、聽講座、做簡易手工等“老三樣”,讓學生興味索然。還有一些家長,忙于工作和生計,片面重視孩子學業成績,認為實踐走走過場就可以。種種現實之下,出現為完成實踐任務而“收集”蓋章的現象,也就不足為奇了。

近年來,為了培養符合時代需求的人才,我國教育改革力度很大。2017年,教育部印發的《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指出,綜合實踐活動是國家義務教育和普通高中課程方案規定的必修課程,與學科課程并列設置,是基礎教育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此背景下,各地各校重視并加大對中小學生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考核力度,并不斷改革評價方式。

中央出臺的教育文件和改革要求,不能照搬照抄、做樣子。綜合實踐活動的意義并不是為了掙幾個學分,而是構建學習的第二課堂,幫助學生發現課本之外的廣闊天地,將自己所學與時代發展相連接。如果只停留于給學生布置一些空洞的實踐任務,下發一些督促性的考評表,而沒有系統的資源支持,那么假期實踐很容易淪為走過場。久而久之,不利于學生綜合發展,影響課程改革質量。但這個問題的解決,不應苛責家長和學生不走心,還要以頂層設計的思維去破解。

學校是做好頂層設計的第一責任人,這意味著學校要改變育人觀念和方式,不能只盯著學生學業成績,“放羊式”攤派實踐任務。指導學生開展好假期實踐,要基于教育改革的趨勢和理念,有系統規劃和設計。每所學校所處的地區不同,可利用的資源差異很大,學生的興趣個性也千差萬別。假期實踐不同于在校期間的綜合實踐活動,學生的靈活性、自主性更強,對實踐活動的趣味性、主題性要求更高。學校要以指導學生開展假期實踐為契機,以課程研發思維做好頂層設計。具體地說,就是側重假期實踐的跨學科、趣味性,幫助學生做好假期實踐的前期規劃設計、中期參與體驗、后期總結反思。同時,學校還要有意識地凝聚家校共識,用好家長資源,讓家長意識到綜合實踐活動的重要性。

綜合實踐活動內容豐富,涵蓋范圍廣。一些學生應付假期實踐,原因在于可供選擇的資源太少,體會不到實踐的價值和意義。在資源整合上,學校和家庭能做的畢竟有限。因此,在區域層面,市級、縣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因地制宜地發揮好統籌協調作用,盤活利用相關資源。例如,通過搭建中小學生綜合實踐資源平臺,為中小學生提供便捷可選的菜單式綜合實踐活動項目。值得注意的是,這個平臺并不是擺設,要有實實在在的內容,成為各種資源聚合的平臺。高校、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公益機構、博物館和文化館等文化單位都可為其賦能,讓學生在此發現科學實踐、職業體驗、公益服務等一系列有趣的實踐資源。

值得注意的是,教育行政部門在頂層設計時,除了增強實踐活動的趣味性,還要重視實踐活動的組織實施效果,把好質量關。可借助互聯網大數據平臺,做好實踐活動的滿意度調查反饋。對開展效果較好的項目,給予相關組織者、教師以一定的物質或精神獎勵;對滿意度較低的項目,要調查分析原因,必要時進行動態調整。

綜合實踐活動要注重學生的主動實踐和開放生成。學校和教育行政部門應定期向家長征求意見,開展綜合實踐專題調研,總結好的創意想法和實踐成果,并將其轉化利用,不斷豐富實踐活動的形式與內容。

假期綜合實踐活動很有意義,不能輕視對待、糊弄了之。如果能在頂層設計上多下功夫,相信孩子可以更好地與自然為友、發現大千世界、觀察人情百態、接受思想洗禮、明確人生志向,而不是在匆匆應付中虛度寶貴時光。

(作者系本報記者)

《中國教育報》2022年07月22日第2版

標簽: 統籌設計讓綜合實踐更好育人 meta name=d

責編: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