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訓路上的守望者 ——專訪高途教育總裁高級顧問屈建民
2024-01-08 10:25:29 來源:今日熱點網
1
聽新聞

堅守教育行業20余年,屈建民雖幾經教育培訓模式的轉型,但依然在教育的路上堅守初心,期待自己對教育的堅持能改變更多孩子的命運,使更多人受益,為社會多貢獻一點能量。

“不管潮流如何變化,我愿意做那個教育的守望者”,屈建民說,他很崇敬《白鹿原》中的長工鹿三,干一件事情,就認真地把一件事情做好。“我似乎就是那個守望教育的‘長工’。”

一、善戰善成的教育守望者

1997年,本是一名工程師的屈建民,因為想出國留學而認識了新東方。從新東方的學生到老師,從老師成為高級管理者,此后又加入高途教育(原來的“跟誰學”)的創業,屈建民在教育領域遨游至今。一路走來,他對教育的認識也不斷加深。

新東方的工作,讓他有機會看到走進課堂的眾多學生,或渴望用知識改變命運,或期望學業有成能重拾自信,還有被焦慮的家長“塞”進課堂的孩子......不管是怎樣的情況,背后都飽含著對未來收獲的期待。為了這一份期待,屈建民不敢忘記初心,努力做讓大家滿意的教育。他說,“做教育就是人家相信我們才把孩子送來了,我們就得把孩子教好,信任容不得辜負”。

在線下傳統教育培訓行業工作的15年里,屈建民參與了武漢新東方的創建,并親手創立了合肥新東方學校。在哈爾濱新東方工作的5年中,學校的營收從2000萬增長到1億多,同期在讀的學員也從2300人增加到11000人。期間他體會到,優質教育資源永遠供不應求,一個優秀老師的課堂也永遠是家長們最渴望的。

屈建民深知,教室里的每個學生,都是一個家庭的希望。他更加覺得要盡自己所能,把希望帶進更多家庭。在一次年會的講話中,他說:“教育不是一份簡單的工作,每一天我們都是在用自己的火苗點燃別人的蠟燭,讓他們看到美好和希望。課堂是途徑,而我們的知識就是火苗,教室里的每個孩子就是等待我們去點燃的小蠟燭”。

2013年,正值他做傳統教育行業的鼎盛時期,而互聯網的快速發展,讓他敏銳地感覺到互聯網和教育的結合,或將成為普惠大眾的事情。于是,他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當時,高途的CEO陳向東說,“那時,有一個新東方校長也不問我一聲,就把工作辭了,工資待遇也沒有談就過來了”,說的就是屈建民。新東方的校長工資頗豐,放棄它絕對不是一個容易的決定。事實上,辭掉校長一職,放棄的遠不只是一個誘人的崗位。

說起這個決定,屈建民的關鍵詞是自創詞匯“未來感”。在他看來,“未來感”就是對未來要發生事情的敏感和直覺,它與能力和認知相關。高認知能力才能及時感知和捕捉到新東西,并有效地付諸行動。

屈建民總是在關鍵的時間節點做出關鍵的決定。他用自己親歷的三件事來佐證認知內的預判。其一,2014年10月,哈爾濱最大的一個商城年營收從40億跌至20億,互聯網奪去他們的大部分生意。其二,他發現北京剛畢業的名牌大學生,幾個人合伙成立一個公司,通過制作互聯網小游戲獲得用戶下載,每人月入居然過5萬元。網絡成為了商業運營平臺并提供全方位服務,彼時,已經由幕后走到前臺。這個認知讓屈建民陷入思考: 就是他經常說的“未來,然后呢?”的愿景思索之中。其三,他梳理了一遍人和人之間交流溝通方式的變化,從短信到飛信再到微信。2013年,微信用戶井噴,視頻通話功能的上線令人印象格外深刻,科技正在讓生活變得更便捷,而且還在日新月異地進化。人們溝通的方式被互聯網深刻地改變著,教和學的場景必然會隨之發生變革,他相信教育培訓行業也會迎來革命性的時刻。

離開自己工作了15年的公司,追隨15年的領導,奮斗15年的崗位,對屈建民來說,離開是個格外艱難的決定。他在給俞敏洪的郵件中,坦露了自己想進入互聯網教育行業打拼的想法和去意:“……43歲了,我覺得還有很多關于教育的事情值得我去做……”在合肥新東方十周年慶典會場,屈建民又遇到了俞敏洪,俞敏洪勉勵他,“好好干,干不成了再回新東方。”

二、教育路上的追夢人

創業公司和成熟公司有著本質的不同。高途教育作為一個互聯網初創公司,盈利模式、產品質量、團隊組織、市場信譽等一切都需要從零開始。

在校長崗位上打拼10多年的屈建民,對行業有著獨特而深刻的認知。作為一個全能的管理者,他認為,創業初期需要的就是一人多崗。為此,在高途他先后開拓了沈陽、石家莊、保定、蘭州、寧波等運營中心,同時招聘本地人才,保證培訓上崗工作達標。作為北方分公司的總經理,除了內部管理還需要對接線上的老師,聯系公司端的客戶,并需要接觸學員端的家長……千頭萬緒,他做得游刃有余。

創業的辛苦不言而喻,屈建民每天工作時長差不多在13、4個小時——早晨7點進入辦公室,到晚上11點左右離開。有一次開車去拜訪客戶,在等紅綠燈的間隙,屈建民瞬間進入深睡。后來,他干脆乘公共交通上下班,他說:“其實乘地鐵時是可以稍稍休息一下的。”

后來很多年輕人問,當時那么辛苦,是什么支撐著他堅持下去的?他也問過自己,人到中年,本應該輕松的時候,選擇從頭再來,圖什么呢?他說,我總認為,人怎么活都是一輩子,能專注地把一件事情做好、做到極致,同時在這個過程中讓更多的人獲益,應該是件美好的事情!他堅信,互聯網和教育的結合能實現這個目標。

捕捉預期的市場獵人

對市場快速反應的決斷能力,是創業成功與否的關鍵。屈建民將其總結為三點:一、對自己反思性認知的能力。這種認知能力不是依賴別人給他的反饋,而是來自于他骨子里面養成的自我批判的自覺意識; 二、對自己知識迅速迭代的能力。有很強的學習能力,才能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并將新東西迭代到思維習慣中。屈建民給自己規定,每年必須精讀30部相關書籍; 三、對客戶需求保持高度敏銳的關注力。屈建民說,客戶價值是一個企業成功的核心,孩子進步就是客戶價值的實現,只有這樣你才能拿到屬于自己的那部分學費。在互聯網語境下有很多場景,如果沒有敏銳的洞察力,后端的產品經理就不知道該如何優化產品,老師也不知道如何調整自己的授課方式,這樣,客戶價值就無從談起。

屈建民是一個善于捕捉未來預期的創業者。他捕捉商機的能力,來自不斷迭代的認知。“當你有足夠的認知,就能產生一種‘偏執的自信’,這種自信是拋棄狂妄自大后歸于理性推演和可預見的自信”,屈建民說。他因此“偏執地”認知互聯網能夠改變教育的模式,它會讓整個教和學的過程變得更加美好,讓教育資源更公平。從這個角度上講,創業的本質“其實是認知的一種變現”。當你將認知的神經觸碰到行業、商業模式和市場終端等微末變化,并把握了它,以此去創造真正的客戶價值,商業價值隨之就產生了。

談到“雙減”對互聯網教育的影響,屈建民說,這其中既有“危”也有“機”,關鍵看你是如何預期和應對的。“雙減”確實對行業有相當大的影響,不規范的辦學基本都終結了,成規模有口碑的公司都在謀求轉型突圍。但從社會教育的長遠看,這個陣痛是必需的,它倒逼著互聯網教育去探索一條以素質教育代替學科教育的新路徑,而教學服務和產教融合型企業的機會將更多一些。目前的教育體系還是圍繞高考延展,高考到目前為止依舊是現階段最公平、最有效的人才選拔機制,學生學習能力的不均衡性決定課外輔導需求的客觀存在,這個需求又決定了供給側的存在,只是形式更加多樣化罷了。

政府對中小學生的減負和對素質教育的倡導,正好可以督促我們在如何“樹人”的層面多花時間思考。比如互聯網教育在形式、內容和生產上該如何去做?而這或許是教育理念、模式發展迭代的又一契機。如何圍繞教育的本質探尋符合時代發展的新路徑,這是擺在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面前宏大的命題,也是高途教育再出發的動力。

未來已來。從屈建民前瞻性言談中,似乎可以看到互聯網教育人對初心的堅持和執著。

四、探索以“育人”為核心的互聯網教育路徑

在新東方耕耘15年,又在高途教育創業9年的屈建民,始終將如何把互聯網作為手段和方法,集聚優質教育資源,達成以“育人”為目的的教育理想,作為他思考的主要課題。

屈建民認為,“互聯網+教育”不是簡單地把互聯網套在傳統教育的軀殼上,而是把互聯網的理念澆灌和滲透到教育的每個環節,努力探尋新的教育模式和方法。比如,為了實現“讓想學習的孩子都能獲得優質教育”這個目標,在教學環節上,充分運用AI技術為學生提供形式多樣的學習方式,是我們努力在做的,屈建民說,學生不管在哪個偏僻的角落,不管是在西北還是在東北,不管是在高原還是在海濱,他們都可以借助互聯網的優勢,讓教學經驗豐富、學習方法高效的老師為自己答疑解惑。借助AI技術提高老師批改作業效率,使回顧學習效果的針對性更高。大多數同學的主要問題是學習不得法,我們有不少老師當年自己就是“學霸”“高考狀元”,在教學的過程中把知識和自己的方法貫穿始終。同時,隨著全息投影技術、人工智能的進一步發展,這樣的場景一定存在。而互聯網教育要做的就是滿足這種場景,讓教育資源的不均衡性有可能變得更加均衡一點。

因而,無論是傳統教育還是互聯網教育,我們都不能脫離教育的本質和初心。關于這一點,屈建民說,新東方的經歷給予他最重要的是對教育的敬畏。俞敏洪把他溫和的性格,那種善良、堅韌的品行,映射到每一個在他身邊工作的人身上,以及對教育的態度上。參與高途教育創業更讓他懂得相信的力量,創造美好的力量。比如說,把人家的孩子要教好這種執念。當看到孩子的人生因為你的努力而變得更好了,會覺得這是一種莫大的幸福。這種理念時間久了就會融化到你的血液里,讓你的身體像是具有免疫力一樣,可以剔除管理和教學工作中短視的想法和操作。當這種文化精神在你身體里面變成經驗的時候,它就成了一種職業精神,影響著你創業過程中的所有選擇。屈建民說,這都是新東方給予的。正是這種精神磨礪和文化積淀,讓他在互聯網教育市場中找對了方向。他說,我們的客戶是那些眼巴巴的孩子和渴望孩子健康成才的家長。因此,在運用創新教育模式來提高商業利潤率的時候,我們決不能丟掉教育的本心。這是一個企業文化的底線和本質。

談到未來的規劃,屈建民說,世界很大,有很多地方的孩子對優質教育有同樣的渴望。過去的一年中我走過了國內的很多地方,調查了許多城鎮的教育情況,同時也去過美國、新加坡、德國、埃及、阿聯酋等國家,也在了解和思考他們的教育現狀和發展。對此,我認為有關教育的事情還有很多值得去做;我也相信,偉大的事情其實都是一點點聚集起來的,我愿意從一點一滴做起。聚沙成丘,積水成淵。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標簽:

責編: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