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梁丹)3月29日,在第十五個“世界孤獨癥日”來臨之際,由北京市海淀區特殊教育指導中心和海淀教育基金會聯合主辦的“星星向融·童心筑夢”孤獨癥學生書畫作品巡展揭幕。未來,在為期一個月的巡展中,200多幅由海淀區36所普通學校中的特殊兒童繪畫的作品,將在全市多地展出,推動社會公眾了解和關注孤獨癥兒童群體和融合教育。
海淀特教中心主任王紅霞介紹,自2015年起,中心已經相繼策劃了在圓明園、世紀金源、中關村三小等地舉行的公益畫展活動,還在線上開展了系列“云”畫展。她表示,近年來,隨著孤獨癥群體畫展的廣泛開展,孤獨癥群體走入了更多人的視野,“今年我們聯合了海淀區30多所開展普特融合教育的學校,希望把這次畫展變成家校社協同的窗口,讓更多人關注、參與進來。”
活動現場,受邀嘉賓和參觀者、60多名特殊學生、部分家長代表,一起走近了孤獨癥學生筆下神秘、天真而純粹的世界。此次活動還舉辦了慈善義賣活動,不少愛心企業參與其中。
作為海淀區融合教育“十佳先進集體”,圖強二小校長黃學英對記者介紹,作為全國融合教育的一面標桿,近年來海淀融合教育通過機制創新、隊伍培育等舉措,形成了普特融合的良好氛圍。但她也表示,相比于教育系統的探索和努力,當前,融合教育面臨著社會公眾了解不足、支持不夠的問題,亟需更多家長和社會民眾轉變觀念,推動融合教育發展。
“融合教育不是針對一小部分的,而是會讓每個參與其中的孩子都受益,其背后有著因材施教、多元評價教育觀的支撐和轉變。”活動現場,華東師范大學鄧猛表示,從這個角度看,畫展通過走出校園、走進社會,有助于推動社會了解孤獨癥這一弱勢群體和家庭,支持和參與融合教育。
劉晶(右一)和媽媽在自己的畫作前留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