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學院:適應區域產業發展需求 建成供熱領域本科專業
2022-03-30 09:22:31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
1
聽新聞

內蒙谷赤峰學院主動適應“新工科”產教融合的發展導向,針對我國北方地區清潔取暖、低碳供熱等重大民生問題,結合學校建設高水平應用型大學的發展目標,以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以下簡稱“建環專業”)為試點,經過多年的實踐探索和完善,建成了以專門培養供熱領域專業技術人才為特色的專業,并形成了“螺旋遞進式”實踐教學模式。

呼應行業趨勢,主動推動教學轉型

為了踐行國家綠色發展理念,也為了滿足地方需求、呼應供熱行業發展趨勢,在清華大學建筑節能中心和赤峰富龍熱力集團的支持下,赤峰學院建環專業于2015年以供熱方向為特色開始一本招生。

秉承應用型人才培養理念,學校對建環專業實習實踐內容進行優化,形成“345”育人模式。通過課內實驗、課程設計、集中實踐、畢業論文設計等環節,學校逐步形成了“技能、技術、應用研究”三個教學階段、“專業、校內、企業、行業”四個層次、“人才目標、工程思維、學術氛圍、質量監控、持續改進”五個維度的全周期遞進式實踐育人體系,“螺旋遞進式”實踐教學模式得以形成并不斷發展和優化。

2015年,在赤峰學院轉型發展的推動下,建環專業按照“螺旋遞進式”實踐教學模式組織教學。在教師隊伍建設上,更新用人理念,實行師資特聘、行業招聘、專兼結合的政策。在學生就業上,以充分就業為導向,倒逼專業改革、教學改革、實習實踐改革,緊貼實際工程應用。

2016年始,根據供熱行業特定人才需求,逐步完善建環專業實踐課程體系,探索以實踐為主線的模塊化課程設置。在師資隊伍建設上,10位教師完成了清華大學建環相關專業的進修訪學;引進3位行業專家、1位自主培養的“雙師型”教師;聘請20余位專家學者來學校講示范課程、指導實踐、參與評價。

創新課程體系,持續改進培養模式

創新實踐教學模式及專業實踐課程體系。學校將理論與實踐相互交融的教學理念貫穿教學全過程,注重訓練學生的專業技能,尤其是強化信息技術和數據分析能力的培養。同時,組織學生通過典型工程的診斷調試、面向行業的專項調研和綜合性工程設計,深入開展實際工程問題的測試分析并提出解決方案。在教學上,通過大作業對學生的技術水平、工程表達、團隊協作能力等進行綜合培養,強調實踐對理論的浸入融合,通過解決實際工程問題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和工匠情懷,鍛煉學生專業知識的應用能力,激發學生的創新和進取精神。

構建實踐能力為核心的培養模式。學校強調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強化專業知識在實踐中的綜合運用,培養真正能為企業解決實際問題的應用型人才。

實施實踐教學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的育人模式。學校將實踐教學融入四學年八學期,結合課程大作業綜合設計、畢業設計真題真做等環節,做到實習實踐實戰化,真正達到企業用人要求。

以實踐教學為紐帶,建立“校、研、行、企”四方協同育人新模式。學校與不同機構聯合,有效匯聚多方力量,在集中實習、理論教學、畢業設計等環節群策群力,不僅解決了學生“實習難”的問題,而且形成了“校、研、行、企”四方共贏的局面。既解決了社會的迫切需求,又鍛煉和強化了學生的工程能力,還提高了學校建設應用型大學背景下的管理能力和教師的教學水平。

開展科研探索,校企聯合務求實效

建環專業師生參與企業的熱網節能診斷,服務60多個小區的冬季供熱,參與行業調研,調研范圍覆蓋十余個省市。學校支持學生廣泛參與各種形式的高水平科研活動:2018年以來,連續4屆學生在中國供熱學術年會上獲評優秀論文20余篇,7人次獲熱力新秀獎,獲3項優秀論文金獎。學校已有2年獲評優秀組織獎。已畢業學生中,近3年參與地方行業標準制定1項,獲行業論文金獎2人次。

通過“校、研、行、企”聯合教學,學校形成了穩定的科研教學團隊。同時,為了落實國家“雙碳”戰略目標,踐行自治區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發展理念,學校整合學科資源和研究領域,將學科方向凝練于工業余熱、生物質能應用和大溫差供熱等3個方面。經建設與探索,學校獲批內蒙古自治區一流專業建設點1個、內蒙古自治區一流實踐課程1門。

學校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建設仍在繼續中,學校將一如既往地不懈努力,為地方培養一批又一批的優秀學子,為踐行自治區的新發展理念貢獻力量。

標簽: 赤峰學院適應區域產業發展需求 建成供熱領域本科專業

責編: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