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是北京高考綜合改革實行的第三年。在填報志愿方面,有了前兩年的志愿填報作為參考數據,2022年的本科普通批志愿填報工作相對來說有章可循、有據可依。但每一年高考錄取都是動態的、變化的過程,對于考生填報本科普通批志愿來說,只有相對合理,沒有絕對合理。
填報本科普通批志愿是一個系統、綜合、全面的選擇過程,在短時間內,考生和家長要做出快速、適合的選擇。本文從幾個方面對填報本科普通批志愿進行介紹、分析和總結,希望為考生和家長提供一些參考和借鑒,同時希望考生考上理想的大學。
本科志愿以院校專業組為志愿單位設置
北京高考綜合改革落地之后,本科階段的志愿填報與錄取投檔采用院校專業組方式。院校專業組由院校根據不同專業(或專業類)的人才培養需要和選考科目要求設置,是本科志愿填報與錄取投檔的基本單位。一所院校可設置一個或多個院校專業組,每個院校專業組內可包含多個專業。同一院校專業組內各專業的選考科目要求相同。同一院校選考科目要求相同的專業也可分設在不同的院校專業組中。本科志愿以院校專業組為志愿單位設置,一個院校專業組即為一個獨立的志愿,每個志愿一般設置6個志愿專業和一個“是否服從專業組內調劑”選項。本科普通批的主要變化是本科普通批填報實行平行志愿,共設置30個志愿,每個志愿一般設置6個志愿專業和一個“是否服從專業組內調劑”選項。
填報本科普通批志愿四個優先
實施高考綜合改革后,考生填報志愿可選擇性增強,填報本科普通批志愿時往往有以下幾類:
一是學校優先。考生根據自己成績,參考往年高校錄取分數的情況,以“雙一流”高校、普通院校的順序進行填報。
二是專業優先。考生根據對高校專業的了解,選擇不同學校的相同專業進行填報。但需要注意,北京市高考填報志愿普通批是“院校加專業組”模式,未實行“大平行填報志愿”模式。所以考生如果想填報某所學校的熱門專業,要注意往年該校的錄取最低分只能作為參考,熱門專業的分數會高出幾分到幾十分不等。這種情況下,考生填報普通批志愿,就要選擇適合的高校進行填報。
三是地域優先。部分考生和家長在填報高考志愿時會考慮地域因素,如不出北京、去外地一定要到省會城市等。考生考慮地域優先,往往會考慮如下幾個因素:距離遠近,交通出行是否方便,該城市的發展前景,今后自己的人脈資源情況等。其實,考生到其他城市學習也有很多優點:鍛煉生活能力,拓展視野,擴大人際交往范圍。考生到其他城市學習,本人戶口可不用遷到外地,考生和家長對此不必有顧慮。
四是成績優先。部分考生和家長在填報志愿時認為高考成績一分都不要浪費,這種填報就是絕對的成績優先。采用這種填報模式的考生要注意所學專業是否適合自己。
填報本科普通批注意四事項
一、注意平行志愿投檔規則
平行志愿按照“分數優先,遵循志愿”的原則,對分數線上未被錄取的考生按錄取總成績從高分到低分排序進行一次性投檔。部分考生對一次性投檔認識不到位,誤認為所投檔志愿未被錄取時,還有下面志愿的機會可以投檔,造成錯誤填報,進而未被錄取。
二、注意同分投檔規則
當報考同一志愿錄取總成績相同的考生人數大于該志愿計劃余額時,將依次比較語文、數學、外語成績、選考三科總成績(美術類依次比較美術統考、語文、數學、外語成績、選考三科總成績),對單項成績高者進行投檔,直至完成該志愿招生計劃,單項成績均相同的同時投檔。當填報院校招生計劃較少時,考生要注意自己的相關單科成績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具有優勢,謹慎填報,防止出現因單科成績低被退檔。
三、注意平行志愿風險
很多考生認為現在本科普通批填報志愿可以填報30個志愿,非常安全和保險。但是,如果對平行志愿規則了解不夠,依舊存在被退檔的風險。考生要注意避免出現以下5種情況:
1.填報平行志愿不服從專業調劑。在填報志愿時,部分考生只喜歡高校專業組中的部分專業,擔心被調劑到自己不喜歡的專業,所以選擇不服從專業調劑。如果考生這樣選擇,就有可能被退檔,即失去本次被高校錄取的機會,從而只能參加征集志愿的填報。比如,考生甲2020年填報本科普通批志愿,前4個志愿均選擇服從調劑,而第5個志愿由于只想學該院校的注冊會計師專業,就選擇了不服從調劑,后面填報了其他院校志愿。結果該考生在錄取時恰恰被投到第5個志愿,由于選擇了不服從專業組內調劑,該考生被退檔了,結果只能參加征集志愿錄取。
2.填報平行志愿不注意自身條件。部分高校部分專業對色盲、色弱有限報要求。比如,2021年北京工業大學“{02}物理(必須選考)2P工業設計29人(5000元 色盲、色弱限報)”。北京工業大學這樣的專業對考生身體條件有明確要求,不符合條件的不要填報,否則即使高考分數夠了,也會被退檔。
3.填報平行志愿不看單科成績是否符合要求。比如,2021年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01}不限選考科目 1A翻譯(中英俄復語)7人(5000元,只招英語考生,英語單科成績不低于110分)”,要求非常明確。考生英語單科成績低于110分就不要選報該專業組了。
4.高考志愿填報過高導致被退檔。部分考生填報志愿想報名校,但填報志愿過高,沒有拉開梯度,沒有保底院校,導致被退檔。比如,考生乙2020年高考分數為620分,填報志愿是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理工大學、中央財經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北京科技大學。結果該考生落榜了。2020年,上述高校錄取專業組最低分依次是北京大學684分,中國人民大學673分,北京理工大學653分,中央財經大學643分,北京交通大學633分,北京科技大學625分(均不含中外合作辦學專業組錄取最低分)。考生要理性合理填報志愿,以防自己高考落榜。
5.填報本科普通批30個志愿沒有先后順序。對于考生而言,平行志愿的30個志愿是有先后順序的。筆者建議考生按分數較高到分數較低的順序,同時參照“沖、穩、保”的原則進行填報。“沖”的學校建議不要過高,最好確保自己有可能沖得到;“穩”的學校是和考生所考分數、位次相對應,招生人數相對較多;“保”的院校是下探2至3個分數段,確保自己能夠被錄取,保證自己有本科大學可上。
四、注意數據波動變化
往年高考數據是重要參考。但考生要注意,每年高考試題難易程度會有變化,每年填報各高校的考生人數也是動態變化的。所以應用往年數據時要靈活掌握,尤其招生人數較少的高校專業組,每年錄取分數和往年相比會有一定波動。考生填報志愿時可以該校近3年招生錄取情況作為參考,以增加填報志愿的穩定性、科學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