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首義學院黨建引領“把方向” 點燃學校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2022-11-08 09:48:15 來源:中國教育報
1
聽新聞

年來,武昌首義學院不斷強化黨的領導,圍繞加強思想政治建設、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將黨建工作融入辦學治校、教書育人全過程,以高質量黨建點燃了學校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黨建引領“把方向”,全面加強學校黨的政治建設

加強黨對高校的領導,加強和改進高校黨的建設,是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的根本保證。武昌首義學院黨委緊緊把握“圍繞中心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的主旋律,堅持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出發,按照“質量黨建、優質思政、底線維穩、協同推進”總思路,把牢政治方向,為學校開啟發展新征程保駕護航。

堅持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開展政治建設攻堅行動,細化工作任務,強化工作責任,把政治標準和政治要求貫穿于學校黨的建設和各項業務工作之中。明確校黨委書記為學校黨的政治建設工作第一責任人,其他校領導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明確各二級單位黨總支(直屬黨支部)書記為本單位黨的政治建設工作第一責任人,引領帶動全校師生始終做到政治立場堅定、政治方向正確,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

學校黨委堅持不懈用黨的理論創新成果鑄魂育人,站在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高度,不斷強化黨的建設和思政工作的頂層設計,把立德樹人內化到教育教學和人才培養全過程。牢牢把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科學謀劃和構筑新形勢下高校意識形態工作安全防線。出臺了《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方案》《貫徹落實國家教育部門等八部門關于加快構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的意見實施方案》《“三全育人”綜合改革實施方案》等文件,著力構建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育人模式,加快構建“十大育人”體系,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提供堅強政治保證和思想保證。

加強制度建設,確保黨委主體責任有效落實。通過法定程序將黨的政治領導和黨的建設工作寫入《武昌首義學院章程》,實現堅持黨的領導和依法治校的有機統一。實行校黨委與理事會、行政“雙向進入、交叉任職”,建立并完善校院兩級的黨政聯席會議制度,確保理事會、黨委會和校行政目標一致、同向發力、團結一致向前看。

夯實基層黨建工作,筑牢堅強戰斗堡壘。完善黨建工作制度,建立“學校黨委—學院黨總支—黨支部—黨員”四位一體黨建責任體系,形成黨建工作層層聯動、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抓好基層黨組織書記抓黨建述職評議制度,把黨建工作成效作為績效考核的重要指標,推動基層黨組織全面提升。積極開展創先爭優活動,建成1個國家教育部門的“示范創建”樣板支部、1個省級標桿院系。3個基層黨組織和7名個人獲省級“兩優一先”稱號,支部黨課獲全省高校“書記好黨課”三等獎,黨員事跡獲全省高校“黨員好故事”優秀獎。

黨建引領“強隊伍”,培育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四有”好老師

學校黨委堅持黨建引領人才工作,發揮黨員骨干作用,并加強黨外知識分子工作,為學校發展建設和服務地方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目前教職工中,正處級干部(含院長、常務副院長)黨員占90%,教學單位骨干(副院長、系主任、實訓中心主任、教研室主任、專業帶頭人、教研室副主任)黨員占85%。

堅持黨建引領師德師風建設,把培育高尚師德師風擺在教師隊伍建設的首要位置,出臺《建立健全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制實施辦法》《教師師德規范》《師德失范行為處理辦法》《“首義師德師風標兵”評選辦法》《對教育教學和人才引進工作的政治審核工作方法》等制度,充分發揮外部引導與內部激勵作用,明晰師德“尺子標準”,嚴把教師“入口關”,強化師德考核評價,把師德師風作為職稱晉升、職務調整、評優評先和各類考核的重要項目,引導教職工自覺加強道德修養和作風建設,全面構筑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制。年來,學校涌現出一大批黨員教師師德典型,余林、楊芳、肖書浩等先后獲評湖北省“師德先進個人”,李碩、張小菊獲評“荊楚好老師”,羅蕊、汪曉航、王慧娟、楊琳、韓峰、張晶等獲評“全國民辦高校優秀輔導員”,姚裕安當選“洪山好人”……

堅持黨建引領中心工作。通過教師黨支部標準化建設,實施教師黨支部書記“雙帶頭人”培育工程,使黨建帶頭人和學術帶頭人“一肩雙挑”,不斷提升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加強支部創新黨課模式和支部黨日活動形式,既嚴謹規范又生動活潑,讓黨員參加活動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主動創新學機制,引導教師主動對接國家重大戰略,深度參與產教融合,積極為國家和地方經濟發展服務,將黨建學與業務學相結合,實現目標一致、過程一致、效果一致。創建黨員示范崗,實施黨員骨干教師老帶新工程,促使其自身以更高標準要求自己,更好地發揮先鋒模范作用。通過“雙帶頭人”示范引領作用的發揮,有效促進“黨建+教研”深度融合,學科專業建設和教科研成果喜人。現擁有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9個、省級重點(培育)本科專業3個,省級重點(培育)學科1個、優勢特色學科(群)(建設)2個;獲批國家教育部門“互聯網+中國制造2025”產教融合促進計劃項目和產學合作專業綜合改革項目試點專業4個、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和戰略新興(支柱)產業人才培養計劃本科項目8個、荊楚卓越人才計劃項目3個;獲批省部級教改項目108項、國家教育部門“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44項、省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3個;獲湖北省高校教學成果獎一、二、三等獎共7項,建成省級一流本科課程和精品資源共享課程20門。三年承擔國家自科基金項目4項、縱向課題54項、橫向課題69項;發表論文499篇,出版學術專著17部;獲批國家發明專利6項、軟件著作權110件。獲湖北省科技進步獎二、三等獎各1項,新電源技術等成果孵化高新技術企業,獲武漢市“科研成果就地轉化獎”。3個團隊獲批省級科技創新團隊。

青年教師也在各類大賽中捷報頻傳,肖琳榮獲全國外研社“教學之星”大賽一等獎、全國和湖北省“十大魅力教師”稱號;黃新榮獲湖北省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二等獎、“湖北青年教學能手”稱號;曾毅、蔡紅娟、胡麗等在湖北省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中脫穎而出。一批德才兼備的優秀教師為推動學校高質量內涵式發展積蓄了“硬核”動力。

黨建引領“育棟梁”,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2022年,學校本科招生工作再次名列全省同類高校前茅。學校城市建設學院徐翔宇老師所帶的土木專業智能建造專訓班,已經連續5年實現畢業生全部就業,人均年薪10萬+。這是學校堅持“黨建+育人”成果的充分體現。

學校黨委加強頂層設計,緊密圍繞學校人才培養目標,踐行“敢為人先、自強不息”學校精神和“立德樹人、質量為本”辦學理念,完善“黨建+育人”機制,建立“面向全體、分類引導、重點培養”的長效育人機制,激發學生內生動力。堅持黨建帶團建,實行學生黨員宿舍掛牌、黨員學生“一對一”結對幫扶等制度,發揮學生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培育優良學風。開展黨員干部“每人聯系1個教學單位、1個學生班級、1名困難學生、1名學生家長,開展1次座談交流,走訪1次學生宿舍,幫助解決1個具體問題”的“七個一”黨建系列活動,內容涵蓋職業生涯、心理健康、創新創業、困難資助、就業指導等多個方面,全方位助力學生成人成才。

結合“我為群眾辦實事”“下基層察民情解民憂暖民心”等活動,遵循學生思想特點和發展需求,把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環境和校園文化環境,第一時間回應學生“急難愁盼”。學院黨政班子扎實落實就業“一把手”工程,深入一線開展市場調研、訪企拓崗,多年來就業率均高于全省均水

大力實施“五個思政”,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顯著。首義學子展現出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和社會責任感,涌現出一批愛黨愛國、品德優良、勇于創新、實學實干的優秀學子。校友黃海軍是2020年中央電視臺時代報告劇《脫貧先鋒》主人公之一,獲全國勞動模范、全國脫貧攻堅獎“貢獻獎”。3學年,學生遞交入黨申請書8000余人,參加黨校培訓4494人,加入黨組織1208人。學生積極響應號召,到祖國需要的地方奉獻青春,參加“西部計劃”11人、“三支一扶”12人、“參軍入伍”359人,培育“自強之星”“長江學子”9人。學校積極參加志愿服務,校友馬曉岸創立“曉岸”志愿服務隊,榮獲“湖北青年五四獎章”。

宏偉藍圖已繪就,砥礪奮進正當時。未來,武昌首義學院將以更加堅定的政治自覺和更加昂揚的精神狀態踔厲奮發、篤行不怠,努力開創黨建和思政工作新局面,為建設特色鮮明的高水應用型大學而努力奮斗。

標簽: 武昌首義學院 立德樹人 教書育人 十大育人體系

責編: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