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指標。國家發展靠人才,民族振興靠人才。河北工業大學秉承“工學并舉”辦學特色,融思政以立德,強創新以樹人,通產學以興工,聯國際以賦能,“四軸聯動”,以機械類高質量人才培養為試點,努力探索新時代工業人才培養“河工范式”。
“思政軸”:校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興工報國”時代新人
樹人必先立德。多年來,河北工業大學一直致力于把思政教育融入“工學并舉”的特色課程建設中。學校以學生為中心開展專業級“強制造,育匠心”課程思政總體設計,將“勤慎公忠”的校訓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結合,形成“勤以敬業,慎以誠信,公以友善,忠以愛國”的課程思政融合實踐,著力培養胸懷“興工報國”志向、具有“工學并舉”才能的時代新人。
“勤以敬業”,就是以貫通式創新方法培養學生正確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慎以誠信”,就是通過企業帶薪畢設等實踐環節,培養學生精益求精和工匠精神,激發學生“興工報國”的家國情懷和使命擔當;“公以友善”,就是結合“區域經濟創新服務”系列活動,把國家、社會、個人價值要求融為一體,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忠以愛國”,就是通過社會實踐等系列活動,使學生洞悉世情、國情、黨情、民情,樹立“四個自信”。
目前,學校大機械學科全部理論課程和180門專業課程實現了思政融入全覆蓋,形成“工學并舉”特色課程思政示范課程20門。同時,修訂編寫融入課程思政元素的教材近30部,收集大機械類課程案例900余項,形成河北工業大學大機械類課程思政案例集一部。此外,還建立了校外課程思政實踐基地172個。在課程思政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的基礎上,還實現了進車間、進企業、進社會。
今年,學校“情系水泉”社會實踐活動已經進入第22個年頭,累計捐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100余人,捐款捐物50余萬元,已有26名受資助學生圓了“大學夢”。“情系水泉”社會實踐服務團連續20余年被評為河北省、天津市社會實踐先進示范隊,2020年榮獲全國“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優秀團隊稱號,先后有50余名師生被評為省級優秀志愿者、社會實踐先進個人等。這里不僅是學校服務社會的平臺,也是對師生進行思政教育的課堂。
“創新軸”:“三線—四段”,提高解決復雜工程問題能力
作為全國首先系統開設創新方法課程的高校,河北工業大學在“工學并舉”特色引領下,一直聚焦國家工程創新需求,以產出導向為軸,全面提升學生解決復雜工程問題能力。
學校依托國家技術創新方法與實施工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將創新方法理論貫穿到創新創業教育之中,結合先進的虛擬與網絡技術,將工程實踐與工程創新有機結合,面向復雜工程問題,形成了“三線—四段”漸進式專創融合人才培養模式。
在2020年中國大學生方程式汽車大賽上,河北工大興冀車隊經過長達5天的鏖戰,最終獲得大賽總成績一等獎和創新獎一等獎。“中國大學生方程式汽車大賽是一種融合作與競爭為一體的新型教育形式,它集成了理論學習、動手能力、社會實踐、人才競爭等幾大主題。”興冀車隊指導教師肖森說,“我校興冀車隊已經連續11年參賽,車隊設計制造、營銷、成本分析的整個過程將理論學習與實際設計制造相結合,展示了學校在專業人才培養方面的成果,同時也集中反映了學校學生面對復雜工程問題時的分析能力和解決能力。”
學校還首倡“以虛補實、虛實結合”的實踐教學理念,通過產教、科教、課賽等多種模式,實現帶薪實習、帶薪畢設、創新創業項目等全過程體驗,提升學生解決復雜工程問題能力,實現了“學生學習先進創新方法理論全覆蓋,試點專業帶薪畢業設計全覆蓋,大機械類專業群全面實現國家工程教育認證和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序列”的目標。
近3年,機械類學生5000人次參與學科競賽200余項,獲得省級及以上獎項500余項。
“產學軸”:“產教融合”,破解人才培養“最后一公里”難題
近年來,河北工業大學依托車輛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物聯網工程等相關優勢專業,聯合長城汽車、中汽研(天津)等區域內龍頭汽車企業,共建智能汽車產業學院。以國家政策和產業需求為導向,深化產教融合、科教融合和校企協作;以創新智能汽車與新能源汽車產業人才培養為目標,進行人才供給側培養改革;以發揮高校人才培養與汽車產業發展之間的橋梁和紐帶作用為牽引,提升人才培養內涵,促進人才培養鏈、地方產業鏈和創新鏈的無縫對接。
2021年底,河北工業大學智能汽車產業學院成功入選國家首批“現代產業學院”。這是學校近年來聯合企業探索產教融合協同育人新模式收獲的認可,也為學校進一步打通人才培養與企業需求之間的人才培養“最后一公里”提供了很好的實踐平臺。
車輛173班的學生袁民在校內指導教師劉曉昂和長城汽車企業指導教師劉珍海工程師的聯合指導下,進一步優化了車門內部零件的布局,在不提升重量的情況下,通過改進結構進一步提升了車門的強度,使車門在側面柱碰中能夠吸收更多的能量,充分保護駕駛員的安全,獲評2021年優秀畢業設計。“校企聯合畢設不僅把教室里的知識和車間里的應用有效結合,還幫助我們深入了解了企業理念,使我們能夠提前適應社會生活。”袁民說。
“緊隨國家的新能源戰略需求,長城汽車也面臨著戰略升級。”長城汽車人力資源部部長曹英超介紹道,“新時代對教學與人才培養有了新的要求,校企聯合育人為學生創建了一個很好的創新實踐平臺;同時,這種深度產教融合的模式也可以為企業提供人才儲備,進而培養行業專家,實現雙方共贏。”
學校還以現代產業學院、產業技術研究院為載體,項目式教學為抓手,針對智能網聯汽車、智能機器人等典型復雜工程問題,通過專業方向綜合訓練、畢業設計等,形成“構思—設計—制造—裝配—運維”五位一體的實踐教學校內循環模式。學校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核心,秉承學校“工學并舉”辦學特色與OBE辦學理念,構建“立足京津冀,輻射環渤海,服務全中國,面向全世界”的人才培養戰略格局,依托京津冀及環渤海區域產業發展優勢,打造特色鮮明的產學研示范基地,培養適應和引領產業發展的高素質應用型、復合型、創新型人才。
“國際軸”:“平視世界”,培養“工學并舉”特色國際化人才
河北工業大學通過與國際知名大學共建特色學院等多種合作方式,把“工學并舉”的辦學特色與國際工程教育理念相互融合,合力培養擁有良好跨文化交際能力、創新思維和開闊視野的國際人才。
2021年9月24日,河北工業大學亞利桑那工業學院首屆新生迎來了“開學第一課”。在高等教育國際合作面臨多重挑戰的背景下,河北工業大學亞利桑那工業學院的創立,是中國百年學府與世界百強名校的雙贏合作。學院將共用兩校資源,融貫中西方先進的科學與工業知識,培養學生的全球視野,提高跨國文化交流意識,搭建高效、專業的國際化學習平臺。
亞利桑那工業學院通過“141精英人才培養計劃”(一個人才培養核心、四類提升工程、十大關鍵任務),實施以“學習效果”為目標的全過程教學,堅持“通專結合、融合創新”,通過“多元育人、學科交叉、工學并舉、專業導航”培養學生專業綜合技能,通過“導師團、高端講壇、中美通識課”多維度培養學生綜合素養,通過“過程管理、互聯網+教學”強化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全面提升學生的“國際視野、跨文化交流、全球職業技能、創新創業”等多維綜合素能。
“平視世界”是河北工業大學應對未來全球化挑戰的工業人才培養戰略。除了“請進來”與亞利桑那大學共建工業學院以外,河北工業大學還“走出去”,和芬蘭拉彭蘭塔-拉赫蒂理工大學共同建設河北工業大學芬蘭校區。
這一本科層次的海外校區兼容中芬標準的培養方案,融合中芬特色的教學理念,以學生為中心,采用“量化式學時標準”和“大班授課+小班研討”的方式,實施嚴格的過程化考核,努力把學生培養成為“強基礎、懂管理、善溝通、會創業”的優秀人才。
“工學并舉”是學校傳承了119年的辦學特色,通過“思政+創新+產學+國際”“四軸聯動”培養新時代工業人才的嘗試,與“立校與報國、辦學與興工、理論與實踐”的時代內涵一脈相承。學校著眼未來,將以此為樣板,不斷深化產教融合、產學合作、協同育人、平視世界的教育理念,探索并形成新時代工業人才培養的“河工范式”,為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培養真正需要的高素質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