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東部建設產城人融合空間——
聚集低碳產業 提升空間品質
產業、生態、文化并舉,形成新興產業生態圈和新型產城人融合城市功能,深圳東部將建起美麗的產城人融合空間。
深圳國際低碳城升級改造,一方面是打造更具針對性的產業空間和資源平臺,促進綠色低碳產業生態優化;另一方面補充城市功能,提升空間品質,形成生產、生活、生態共融的產業園區和美好家園,把產、山、文、水、城融合起來。
為創新研發型企業和機構定制發展空間、配套可布局輕型生產線的廠房、形成山水園與古村落協同的生態環境……位于深圳龍崗區東部的深圳國際低碳城正迎來跨越式發展,通過產業、生態、文化并舉,將形成新興產業生態圈和新型產城人融合城市功能,助力深圳東部發展和周邊居民生活幸福感提升。
“深圳國際低碳城經過多年發展,已形成以低碳為核心的發展基礎,我們希望通過升級改造,進一步推動‘低碳+科技’‘低碳+生態’‘低碳+文化’‘低碳+休閑’,把產、山、文、水、城融合起來。”推進深圳國際低碳城改造升級的華僑城深東集團坪西項目部負責人陳葉龍介紹,一方面是打造更具針對性的產業空間和資源平臺,促進綠色低碳產業生態優化;另一方面補充城市功能,提升空間品質,形成生產、生活、生態共融的產業園區和美好家園。
打造“綠色名片”
深圳國際低碳城所在的坪地街道原先多為低端加工制造業,附加值較低,城市面貌呈“半城半鄉”特征,城市化發展水平滯后。不過,這里有山有水,有一定的土地資源,適合打造生態低碳城,發展環境友好型高端產業。
2012年8月,深圳國際低碳城啟動建設,作為中歐可持續城鎮化合作旗艦項目,低碳城總面積53.14平方公里,以高橋、坪西片區約1平方公里為啟動區,以丁山河沿線約5平方公里范圍為拓展區。從規劃之初,低碳城就被賦予低碳發展內核,瞄準新興產業發展趨勢,致力于推動實現高標準發展和產業升級。目前低碳城運行著多個國際合作項目,聚集了一批節能環保、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等領域的研發機構和企業,成為展現深圳綠色低碳發展成效,提升深圳影響力的重要區域之一。
位于低碳城拓展區的深圳市朗坤環境集團是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也是國內有機廢棄物處理、垃圾分類后端綜合處理領軍企業,以生態環境園模式實施有機廢棄物處理,實現變廢為寶,產出生物柴油、清潔電力等新材料、新能源。“2009年入駐低碳城以來,企業規模及總體實力顯著提升,目前公司在全國各地投資、建設并運營33個生態環境園項目,在該領域市場規模為國內第一,投資建設和運營的廣州東部生物質綜合處理中心是全球最大的綜合有機廢棄物處理設施。”朗坤環境集團副總裁周存全介紹,低碳城是深圳探索綠色低碳發展的重要載體,隨著生態環境、產業配套持續加強,這里的創新氛圍、人才流動、技術交流、技術平臺共享等方面都有改善。
城市低碳文化需要積累、發展和創新,也需要記錄、展示和傳承。深圳國際低碳城2018年建成國際低碳體驗中心,形成低碳文化體驗和科普平臺,如今已是深圳低碳科普教育的重要基地。“通過傳統低碳生活主題展、低碳24小時主題展等,展示應用數字技術和場景互動,多元化呈現現代都市的低碳生產生活方式,科普低碳文化,將低碳觀念的種子‘種’進觀眾心里。”國際低碳體驗中心負責人徐昶豐介紹,“在低碳文化驅動和垃圾分類推行大趨勢下,龍崗區在深圳國際低碳城建起生活垃圾分類教育體驗館,以科普、創意、互動一體的方式強化循環和低碳生活理念。城市環境更綠色,未來生活更美好,不僅產業園區建設要倡導綠色低碳,每個人都應參與低碳行動,為降碳減排貢獻個人力量。”
低碳空間再升級
深圳國際低碳城規劃是一次創新試驗,采用滾動開發模式,以城市發展引領低碳發展。低碳城早期定位是建設氣候友好型的新興低碳產業集聚區,承載研發辦公、生產、居住、商業等功能,推動形成特色鮮明、協同發展的產業布局。“華僑城介入后仍是在此框架下推進工作。在2016年第四屆國際低碳城論壇上,龍崗區政府和華僑城集團簽約開展戰略合作,主要是推動破解低碳城面臨的核心產業根植、低碳品牌提升、城市產品創新,以及存量空間發展瓶頸破解等挑戰。”陳葉龍說,城市發展的根基在產業,引入華僑城推動升級就是要依托華僑城30多年成片開發、綜合營城的經驗,以城興產,以產促城,從而留住人才,聚合人氣。
“補充城市功能,提升空間品質是改造升級的重要環節,華僑城在低碳城推進的第一個項目是低碳樂城改造,初步彌補了低碳城的高端服務配套。”深圳華城國際低碳城開發建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海波介紹,低碳樂城原址是一棟廢棄多年的閑置建筑,但地理位置不錯,處于低碳城1公里啟動區內。“低碳城缺少優質的餐飲和住宿配套,以前在低碳城舉辦活動,嘉賓吃住要去比較遠的地方,很不方便。我們用一年時間進行升級改造,目前這里已經成為低碳城最好的服務配套。”
站在低碳樂城向外望去,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深圳國際低碳城會展中心。這是一組低能耗建筑群,采用室外環境、綠色交通、綠色建材、能源綜合利用等十大低碳環保技術系統、90多項低碳生態技術。深圳國際低碳城的細節設計以環保低碳為導向,凈化處理后再排放的城市地面道路污水、利用廢棄鋼鐵做成的公園各式雕塑、使用截樁做成的各式休閑景觀或凳椅都體現著城市建設中回收利用的理念。低碳樂城是綠色建筑二星評定標準建筑,多方面融入了循環元素。
提升產業園區品質
“低碳城的前期發展始終圍繞低碳二字,下一階段的升級改造也將如此。”張海波介紹,2020年6月正式開工的國際低碳城文化中心項目是低碳城新階段建設的重頭項目,也是深圳市2020年重大建設項目,計劃投資60億元,將建成辦公、研發、無污染生產廠房、商業及其他公共配套設施,也將建成低碳城唯一一家五星級酒店。“整個項目以低碳活力軸為統領,在設計上順應氣候特點,最大限度利用自然氣候條件進行通風除濕。”張海波表示,他們特別強調應用綠色低碳技術,以海綿城市作為項目開發基礎,以大數據、AI、智慧城市等先進技術助力片區綠色低碳開發。
另一個重頭項目是坪西片區土地整備利益統籌項目,這是對深圳城市二次開發模式的新探索,也是華僑城集團“文化+旅游+城鎮化”戰略的縱向延伸。“我們希望通過首開項目坪西創新廣場和坪西創興園,引進龍頭企業,在低碳城形成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地。”陳葉龍介紹,坪西創新廣場以裙房模塊化搭接組合,匹配企業發展全生命周期,為入駐企業提供多樣選擇,將打造集科技孵化、產業加速、生產研發于一體的新型產業園區。坪西創興園分設生產和生活板塊,生產區以不同的空間組合和劃分滿足不同規模的企業需求。生產區和生活區通過風雨連廊相連,提供舒適的就業環境和公共活動空間,提升產業園區的空間品質和人文關懷。
“在產業園區的設計中,我們強調打造美好生活之城,在花園中建城市。園區不設圍墻,以綠道和連廊串聯,實現人車分流、高效通行。我們也想將周邊綠地系統與項目建設融合,將更多景觀空間釋放給行人,形成環境優美的生產、生活氛圍。”陳葉龍說。
此次升級改造,生態及人文環境的提升還包括低碳城公園建設、丁山河兩岸景觀提升和客家圍屋歷史文化特色村落打造。“在公園建設上采用低介入修復,尊重大自然的生態。丁山河兩岸景觀提升側重建成親水環境,打造集生活休閑、生態觀景、海綿科普于一體的活力濱水帶,同時將圍屋歷史作為整條線路當中最為重要的節點,在展現可以觸碰的綠色低碳理念之外,強調文化體驗,訴說歷史,展示未來。”張海波說。記者 楊陽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