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提升學生人文素養,成都市回民小學一直以來堅持以非遺技藝——蜀繡,作為學校的特色教育,重視學生非遺技藝的學習和非遺文化的傳承。自本學期開始,回民小學在原有的蜀繡社團活動基礎上,進一步升級人文素養提升工程,積極推動非遺文化傳承和勞動教育實踐相結合,開展非物質文化傳承活動。
3月25日,四川省“非遺文創·鄉村振興”研討會在新都區斑竹園街道錦城村夏河溪公園新建的四川繡蘭道藝術中心舉行,現場繡蘭道藝術中心也正式開館。學校劉莉副校長、周艷主任、常之怡老師、范絲露老師受邀出席此次研討會。此次研討會旨在對非遺與鄉村振興、非遺教育、非遺文創、非遺旅游等領域展開探討。
在繡蘭道藝術中心正式開館之際,回民小學也正式掛牌繡蘭道藝術中心,成為校外實踐基地。
研討會前,繡蘭道藝術中心展出了多副張大千畫作的蜀繡藝術作品,復刻了張大千先生多個時期的代表作。據悉,此次展覽的蜀繡作品是繡蘭道歷時三年才繡制完成的。
研討會上,與會專家和嘉賓們積極發言,為非遺文化的保護、傳承與創新開展積極交流。劉莉副校長作為學校代表進行發言。劉副校長首先感謝繡蘭道過去三年以來一直給學校蜀繡社團課程給予的大力支持,并希望通過校企合作的方式,共同深入研發適合孩子們的蜀繡校本課程、普及蜀繡課堂、開展“桑蠶絲繡”項目式體驗學習、探尋非遺技藝與教育的契合點,讓孩子們在實踐中深切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與非遺文化的瑰麗多姿。
后續,回民小學將結合人文素養提升項目,充分利用學校已有的資源優勢,挖掘和整合蜀繡非遺文化方面的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資源,深入推進與繡蘭道的課程共建,通過社團課程、藝術展覽、非遺文化體驗、傳統文化研學等實踐活動,繼續推進蜀繡特色課程的開展,以非遺與勞動教育為主題開展研學實踐活動,注重利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德育價值,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和文化自信。(賴波 通訊員 常之怡)
校企合作,回民小學,蜀繡特色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