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課后服務中值得重視的幾個問題
2022-05-18 11:13:13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中國民族教育》
1
聽新聞

課后服務作為“雙減”的一項配套措施,在強化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治理壓縮校外培訓機構,減輕家長負擔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但是,在實施過程中所暴露出的一些問題也不容忽視。

首先,一些地方和學校課后服務時間偏長。“雙減”文件中只對課后服務時間作了下限規定,無上限要求,給任意延長在校學習時間的學校提供了借口。于是“披星戴月”成了部分地方和學校學生生活的常態,有些地方甚至強行要求學生雙休日也要到學校接受“教育服務”,學生所有的教育都變成了學校教育,學生所有的成長環境都變成了校園環境,學生自主空間被侵占。過長的在校時間、單調的學習生活,會變成學生沉重的精神包袱。

其次,許多地方以知識為中心的課后服務,使學生的多元發展空間變窄。盡管我們把“五育并舉”、全面發展作為培養人的目標,但在現行的考試和教育評價制度下,“雙減”政策中所提到的在學校課后服務中,開展豐富多彩的科普、文體、藝術、勞技、興趣小組及社團等活動,在一些地方難以落到實處。政策實施前,一些校外非學科類培訓機構,作為學校教育的有效補充,能夠滿足部分學生多元發展的需要。而“雙減”政策實施后,部分學校把課后服務作為課堂教學的延伸,占據課后時間的同時,減少了孩子多元發展的機會。

再其次,有些社會教育培訓化整為零,從公開轉為地下,加劇了家庭教育焦慮和內卷。有需求就有供給,在考試評價不變、招生錄取辦法不改的情況下,家長對提高孩子應試能力的需求是不會改變的。而這樣的教育需求在學校同步教學和一刀切的課后服務中無法得到滿足,家長只能千方百計尋找制勝捷徑。有些校外培訓都從公開轉變為地下,從大規模變成了小組甚至一對一,培訓成本水漲船高。校外培訓也變成了少數家庭才能擁有的稀缺資源。而且,這樣的培訓隱蔽性更強、監管更難。因材施教是公認的教育原則,輔導也是教學五環節中的重要一環,我們應著眼于需求,從深層次上解決教育自身的問題。

最后,教師過重的工作負擔,制約著課后服務質量的提高。課后服務給教師自身的專業發展帶來了新的挑戰和要求。教師在校工作時間比過去延長了許多,工作職責也明顯增加。大多數教師認為“雙減”后的休息時間和個人自由支配時間明顯減少,加上很多非學校教育教學的負擔和迎接各種檢查評估驗收的工作,使教師不得不加班加點,無暇顧及課后服務的設計和準備。長期的精力透支,使不少教師產生了職業倦怠,嚴重影響了課后服務的可持續發展。

總之,學校的課后服務,如果不能切實轉變教育思想、樹立正確的教育質量觀、人才觀,不改變現行的教育質量標準和考試評價制度,不改善教師隊伍的知識結構、素質結構和專業結構,不從根本上改變學校的發展方式,僅僅著眼于課后服務的內容和形式,很難得到廣大學生、家長、教師和社會的認可,這樣的課后服務也是不可持續的。

作者許林系江蘇省鹽城市教科所原所長,現為江蘇省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特聘專家。(《中國民族教育》2022年第5期)

標簽: 中小學課后服務中值得重視的幾個問題 meta

責編: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