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面對嚴峻的就業壓力,很多大學生想到要通過考取各種資格證書來證明自身的綜合能力與發展潛能,近年來,“考證熱”熱度不減。
一項調查數據顯示,對于相同條件的從業者,那些持有行業高度認可資格證的求職者,其就業機會為無證者的2—3倍,且工資會高出將近60%。可見,一定程度上,考證確實能夠帶給求職者以學歷之外的安全感。這也成為很多大學生熱衷考證的重要原因。事實上,大學生埋頭努力考證的實質是“技多不壓身”“證多保障多”的普遍心態,這也折射出大學生的就業焦慮。
大學生應充分意識到,證書多并不是一份好工作的必要籌碼。職業資格證書驗證的是從事某一職業所必備的職業資質,但考取這些證書并不代表持證者一定能夠勝任相應的工作,更不能表明持證者完全具備充分的職業能力。考證本身僅僅是一種表象,其深層次的問題在于職業能力的基本驗證與持證者未來的職業規劃。如果盲目地去考取各類資格證書,以為“證越多,后路越多”,結果只能是“后路”可能多了,但選擇走哪一條路、從事何種職業卻仍然不明確。
大學生在盲目考證的同時,也相應會付出較高的時間和金錢成本。每一項考證都需要在復習備考、報名應試等環節投入大量的時間、精力,不少考證培訓的不菲價格也將增加大學生的經濟負擔。特別是那些行業認可度較高的資格證書,對持證者的專業素養以及未來從業的綜合能力等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而大學生短期內卻難以充分形成專業素養。盲目地投入成本,未必會因考取了資格證而帶來實實在在的就業機會。同時,很多大學生忙于考證,表面上十分忙碌、沒有虛度大學時光,但卻失去了與師長、同學日常互動交流的機會,錯過了不少有益的大學生實踐活動,也為自身的大學生活帶來了一些遺憾。
為此,大學生應理性看待“考證熱”現象,進一步明確考證本身并不是目標,而是實現自身職業規劃的手段;考證對接的是自身未來職業發展需求,需要著眼長遠、合理規劃,結合自身發展定位精準設計,而絕不能只顧眼前之需。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新的社會分工、新的職業不斷形成,同時形成了與之相匹配的職業資格。究竟要考取哪些職業資格證書,是大學生考證前務必要認真思考的問題。大學生應在明確自身發展定位的同時,合理取舍、有的放矢,精準考取那些與自身專業發展相匹配的資格證書。
同時,大學生“考證熱”還反映出當前我國高校在學生職業規劃指導方面的不足。為此,高校應在就業指導課程體系以及日常就業咨詢服務中,進一步指導大學生理性判斷就業形勢與自身發展實情,對大學生未來發展提出合理化建議。另外,還應積極引導大學生明確相關職業的資格需求,共同分析考證的合理性、必要性以及自身考證決策的科學性,規避盲目考證的不良心態,有針對性地推動大學生科學規劃職業生涯。
(作者系東北師范大學教育學部副教授)
《中國教育報》2022年06月16日第2版
標簽: 用清晰的職業規劃為考證熱注入理性 me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