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在課堂上分享自己“打卡”紅色場館的感受
2021-12-01 13:34:42 來源:長江日報
1
聽新聞

“革命文物與時代同頻,讓革命精神浸潤學生。”今年秋季開學后,武漢市吳家山第三中學思政教研組提出,讓思政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通過開展“尋找紅色印記,感懷崢嶸歲月”的活動,讓學生走出課堂、走向社會,真切感受歷經苦難的革命史,激情燃燒的改革開放發展史。

■武漢“紅色家底”知多少?

學生分享“打卡”感悟

“武漢擁有豐富的‘紅色家底’,有35處紅色革命遺址,你參觀過多少處紅色場館?”11月25日,吳家山第三中學八(14)班教室內,全班51名學生逐一分享了自己和父母“打卡武漢紅色印記”的感受。

武漢二七紀念館、中共中央機關舊址、武漢革命博物館、八七會議會址紀念館……學生們爭相舉手發言。

“風卷云涌,滄桑巨變。無論過去、現在還是未來,武漢始終是一座英雄的城市,留下無數英雄的史詩。”

……

聽著學生們的分享,思政教師吳天娥贊許地點頭,學生們“沉浸式”學習黨史的體驗,有了意想不到的收獲,通過感悟革命先輩堅定的信仰、豐富的情感、偉大的人生,助力學生們養成浩然正氣的人生觀。

■每一個紅色場館

就是一間“黨史教室”

今年秋季開學后,吳家山第三中學思政教研組下發通知,倡導每位學生和父母,利用雙休時間自選一個紅色場館參觀,寫一篇600字左右的觀后感,連同相關照片交給思政老師。

打卡“武漢紅色印記”活動,受到學生們的歡迎。一張張照片,一篇篇觀后感,在學校思政教研組老師們的辦公桌上,堆起厚厚的一摞。

每一處紅色場館,就是一個鮮活的“黨史教室”;所有的紅色場館,都以自己的獨特“歷史語言”,向學生們講述著中國共產黨的百年歷程。

“打卡紅色印記的過程中,學生們心潮澎湃。”吳天娥說,活動持續3個多月,學生們感受頗深,紛紛在觀后感中表示,要弘揚先烈精神,樹立遠大理想,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努力學習,為祖國的騰飛、發展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路瞻仰,一路感慨,一路熱議。”吳家山第三中學校長徐靜說,打卡武漢紅色印記活動,讓家長和孩子共同接受了一次沉浸式的精神洗禮,讓學生們進一步堅定了理想信念,增強了愛黨愛國的真摯情懷。

■家長陪伴同行

共同接受“紅色文化”洗禮

“打卡武漢紅色印記”活動,不僅讓思政課“活”了起來,而且得到家長們的一致好評。家長們紛紛表示,應該讓孩子們更多地接受“紅色文化”的洗禮,警示孩子們牢記歷史,不忘國恥,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發進取。

八(14)班李星陽和父母參觀了八七會議會址紀念館后,在觀后感中寫道:當年,代表們在非常炎熱的環境下,吃著干糧喝著白開水,開了一整天的會議……會議總結了“大革命失敗的教訓”,確定了后期實行的土地革命方向和武裝起義的方針。

“我是第一批獨生子女,生活無憂無慮,同樣作為獨生子女的兒子,生活也是養尊處優。希望兒子能感受革命先輩的大無畏精神,知道當今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李星陽的父親李國慶說,參觀紅色場館時,走在懸掛著一張張革命事跡的長廊里,仿佛跨越時空,見證著革命的艱辛,一家人不禁心生敬仰,為國家之強大而自豪。

“我的父親是一位上過戰場的軍人,從小聽著他講述自己親身經歷的戰爭故事長大,耳聞目染紅色文化的教育力量。”學生家長張海榮說,一進館內,便看到了一片莊嚴、肅穆的天地,歷史的厚重感撲面而來。印象最深的是展廳里有一面不平等條約墻,刻在墻上的條約,同時也刻在了每一個中國人的心上,這是恥辱的標記,是不能忘卻的歷史。

專家說

眾多革命紀念館和革命舊址,數萬件文物和展品、數千張圖片和表格,還有珍貴的歷史影像,這些革命文物自己會“說話”,不但教育人,而且感染人。打卡紅色印記,可以幫助學生們了解黨史、革命戰爭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提供強大的精神力量。

——武漢市東西湖區教育局副主任督學陳良俊

家長說

紅色文化,不僅是砥礪初心的“必修課”,更是提振精神的原動力,它讓年輕者得以不忘初心,讓無數人銘記歷史,傳承擔當。打卡紅色印記,讓孩子們汲取了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不畏艱難、不懼犧牲、堅定信念、堅持奮戰的“營養劑”,讓他們更深刻地認識和平年代黨的偉大成就,以及武漢全民抗疫的堅定信心和奉獻精神,革命精神在新時代綻放與傳承。

——武漢市吳家山第三中學八(14)班學生陶子俊家長

責編: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