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創新人才成長“鋪路搭橋” 南航大用創新實踐踐行科研報國使命
2022-10-27 09:29:08 來源:江蘇教育報
1
聽新聞

今年9月,國產大飛機C919完成全部適航審定工作,獲得中國民用航空局頒發的型號合格證,這標志著中國已具備自主研制世界一流大型客機的能力。在實現這一“藍天夢”過程中,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為中國商飛輸送了大批優秀創新人才,眾多師生在可靠與適航技術、結構與強度、飛機設計、裝配制造、航電等多個領域前沿奮力攻關,用創新實踐踐行科研報國使命。

為大型飛機、載人登月、火星探測等國家重大工程持續提供人才和科研支撐的“底氣”,來自長期以來南航大對創新實踐教育的細致籌謀。南航大黨委書記鄭永安表示,該校在多年實踐中構建起滿足全體學生需求的創新實踐教育體系,集成學科優勢,融匯產業資源,為創新人才成長“鋪路搭橋”,培養更多具有家國情懷、科學素養、大工程視野、工程實踐和自主創新能力的卓越工程師。

擦亮底色:創新實踐體系貫通全員

“本科階段,我經歷了兩個‘大創’項目;未來,我將在控制工程領域持續攻關,讓成果應用在戰略運輸機上。”南航大能源與動力學院博士生崔軼博告訴記者,他在專業學之余參與了兩個不同方向的創新實踐項目,鍛煉了軟件使用、系統建模等科研必備的核心技能,未來的科研方向也逐漸明晰。

“創新實踐能力是工程人才需要具備的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創新實踐教育應做到全過程貫通、全員參與、全方位覆蓋。”中國工程院院士、南航大校長單忠德說。10余年來,南航大不斷推進實踐課程、科創項目和創新競賽相互貫通,基礎層、綜合層和創新層循序漸進的創新實踐培養方案。從科創節、創業課到學術競賽、創業項目,每個學生都能在這個方案中找到自己的興趣方向。

入學3年多,南航大物理學院本科生王佳祺多次參加全國大學生物理學術競賽和物理實驗競賽,并同步推進創新項目,至今已完成2篇達到SCI期刊刊發標準的論文。“越是動手實踐,越能發現新點子。”王佳祺說,科研訓練讓他收獲頗豐。

據統計,年來,南航大所有本科生在校期間均參與過創新實踐項目或學術競賽,每年有超過6000人次學生參加科創活動。5年來,該校學生在各類科創、學術競賽中綜合成績穩居全國高校前列,累計4100余人次獲得國家級及以上競賽獎項。

“優秀成績的取得并非偶然。”南航大副校長施大寧說,學校為師生分別建立參與科創項目的學分轉化和成果認定機制,充分調動師生參與創新實踐的積極。目前,該校幾乎所有院士、長江學者、“杰青”都積極參與創新項目指導工作,建立團隊并吸納學生加入。

搭建臺:創新育人資源匯聚融通

國家級一流課程、重點科研項目和高水競賽相互貫通,為創新實踐教育提供了廣闊臺。”南航大電子信息工程學院/集成電路學院教師宋曉勤介紹說,她在無人機集群、無線網絡與通信、5G車聯網等方向攻關授課時,也為本科生及研究生提供相關創新實踐指導。2021年,她指導本科生團隊以車聯網相關領域項目申請知識產權16項,參與省“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并獲金獎。

年來,南航大建立77個科教融合主題創新區,鼓勵建設交叉學科團隊,聚焦前沿學術主題,實施本研一體的創新實踐訓練。此外,該校與航空航天高端研發機構合作,組建30多個校企深度合作臺,并建立雙導師制度,開展“企業出題—導師點題—學生解題”“項目式”實,形成“學生科創—教師科教—員工進修—校企攻關”合作范式,實現創新育人資源的充分匯聚融通。

成為創新創業導師以來,南航大經濟與管理學院教師米傳民每年都會為多個參與“互聯網+”或“挑戰杯”大賽的技術類項目提供商務方向指導,還帶著學生在電子商務主題創新區與企業討論項目、對接實。米傳民說,他的專業資源在各類創新實踐活動中得到充分流動,“既幫學生樹立了跨學科思維,也讓他們學會嘗試用專業知識解決企業的實際問題。”

為進一步匯聚航空航天領域優勢特色資源,南航大于2018年實體化建設“長空學院”,統籌學校所有航空航天類專業的大類招生和培養,將大類招生的700余名學生和40余名“長空創新班”學生融合培養,每個學生都有量身定制的創新實踐培養方案。

項目驅動:創新創業夢想落地有聲

2022年是博士生欒眾楷在南航大度過的第10個年頭。10年間,他在實過程中發現“汽車智能化底盤”的商機,并從所在的智能線控課題組專題研究項目出發,創業成立公司。經過數百次設計方案迭代,欒眾楷和團隊突破多項技術難題,公司越辦越大。“團隊獲得了50余項自主知識產權,產品在龍頭企業得到應用。”欒眾楷說,他的創業夢在學生時代就已實現。

“人人有比賽,隨時有項目”在南航大已成為常態。“項目牽引下,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和跨界整合能力都得到有效提升。”南航大教務處處長孔垂謙說,項目式課程和企業實是創新實踐教育的扎實落點,學生參與感十足。

“不少學生從本研階段就在項目中成長。”南航大機電學院教師吳青聰告訴記者,學院以課程為基礎,組建多個與機器人相關的項目團隊,不少學生在本科低年級時就加入進來,邊學邊動手實踐,團隊不斷傳承迭代,項目逐年優化。

依托學校的“三航”特色,強化與科研院所、企業產教融合,學生們有了更多參與重大研發項目的機會。10年間,南航大與企業院所聯合成立一批跨界創新實踐團隊,產生了23項“互聯網+”大賽國賽金獎。

完成航天科工某研究所的噴管設計任務,推進某先進組合循環發動機的試驗臺設計,完成關于航空發動機矢量技術的專利申請,“高機動無舵兩棲航行器推進系統關鍵技術研究”項目在國賽中獲獎……這是今年南航大“馭風”先進航空航天排氣系統研發團隊交出的“成績單”。團隊成員潘睿豐表示,他們致力于契合國家重大空天戰略需求,多個項目得到相關科研院所的支持,進展順利,落地順暢。

標簽: 國產大飛機C919 中國民用航空局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載人登月

責編: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