耍著紅纓槍的哪吒、揮舞魔法棒的哈利·波特、搖著扇子的諸葛亮……近日,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學“與經典同行,閱讀向未來”讀書節活動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該校中年級學段的學生裝扮成自己喜愛的角色,傳神地演繹經典作品的精彩情節,展示了“雙減”以來的閱讀收獲。
放下作業本,讀書、做手工、做家務,身體素質和生活技能兩手抓,是當前大部分游小學子在課堂學習之余的居家生活狀態。“作業減負是‘雙減’下的重要議題,如何最大程度發揮作業育人功能,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努力。”游府西街小學校長萬代紅介紹說,該校以“支持兒童成長”理念為引領,巧設作業內容,拓寬作業類型,改變作業形式,發揮“五型”作業的多元育人功能。
“五型”作業源自該校于2017年11月啟動的周三“自主作業日”活動。學校發放“自主作業卡”,將作業布置的自主權交給學生,每周三不設書面作業,而是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制定作業內容。“雙減”政策落地后,該校召開作業改革專項研討會,征求專家、教師、學生和家長的意見,最終形成“閱讀型”“實踐型”“運動型”“勞動型”“融合型”的“五型”作業體系。
“根據‘自主作業卡’和問卷采訪,我們發現,‘閱讀型’‘運動型’‘實踐型’三種作業孩子們非常喜歡。”該校教導處主任查靜告訴記者。“閱讀型”作業設置了不同學段的目標,鼓勵低年級學生每晚閱讀20-30分鐘,中、高年級學生每晚閱讀40分鐘,可以親子共讀,也可以自主閱讀。該校專門定制 “書海拾貝”摘抄本,內有“六年閱讀100本書”閱讀種子書單,為學生構筑拾級而上的“階梯式閱讀”計劃。同時,學校還向全體家長發出倡議,開展“親子共讀一本書”“爸爸媽媽童年的書”等活動。“和孩子一起靜靜地閱讀,成為我們家中最默契、最快樂的時刻。”三年級學生家長徐女士說。
為促進學生體質發展,該校體育教研組在廣泛征集學生意見的基礎上,結合學段體質調研標準和體育課教學目標,為不同年級的學生定制科學合理的運動清單:一二年級開設足球課,三年級開設柔道課,三至六年級開設游泳課,五年級設足球課,六年級設排球課;四年級實行體育選項課,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及能力自選羽毛球、乒乓球、籃球、健美操等體育課程。同時學校還開設輪滑、羽毛球、籃球、抖嗡、帆船等社團。“‘運動型’作業,是體育運動在體育課程后的延續與發展,幫助學生養成體育活動與鍛煉的習慣,指導學生掌握一定的專項體育技能。”該校體育組組長許國介紹說,持續的“運動型”作業讓每個孩子受益,目標是讓孩子們人均掌握2至3項體育技能。
“相比于其他類型作業,‘實踐型’作業鼓勵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體驗學習的快樂。”查靜告訴記者,每年4月和11月是游小的“快樂實踐月”,全校學生以年級為單位開展主題實踐活動。年級組長牽頭學科教師精選實踐主題,整合多學科知識,引導學生走出校園,在自然中進行實踐探究。該校開展“做家庭小管家”“跟著地鐵游南京”系列活動,著重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在“實踐型”作業滿意度調查中,近92%的學生認為,相較于單一的紙筆練習,綜合實踐作業更具有吸引力和挑戰性。
除了發揮好作業的多元育人功能外,游府西街小學更注重通過作業來營造兒童成長的新生態。“我們倡導‘給個性以空間,給兒童以支持’,在多元融合、共生中讓每個生命都能精彩綻放。”萬代紅介紹說,學校開設 “娃娃社團”,由孩子們自己組織社團、招募團員,自己來當“小老師”,為其他同學講課。
黏土、踢毽子、擊劍、魔術……社團教室里,“小老師”們火力全開,各類項目開展得有聲有色。四(1)班學生趙安雅是“悅悅團子屋”的小社長,她在宣傳板上這樣寫道:“想與可愛的團子來一場美味之約嗎?想了解團子背后的文化習俗嗎?那就快來悅悅團子屋吧!”“招新宣傳語”很快吸引了同伴們的關注,大家跟隨趙安雅揉面、包餡、搓圓,都很投入。趙安雅告訴記者,她跟著奶奶學習制作糯米團子、青團、高淳團子等點心,每個“自主作業日”當天再教給團員們,“本領就是這樣一周一周修煉出來的”。
據了解,截至目前,游府西街小學已實現“五型”作業全員覆蓋,全校2000余名學生人人參與。經過一學期的實踐與探索,“五型”作業已逐步在分校、集團校、友好共建校等范圍內發揮輻射作用,建立起獨具特色的校園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