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適應民航產業的發展和民航服務人才需求側改革的市場趨勢,推進適合我國民航服務產業高質量發展的人才供給側改革,響應國家深化產教融合的政策精神,內蒙古民族大學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突破傳統路徑依賴,充分發揮產業優勢和企業重要教育主體作用,2011年開始與北京廣慧金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合作辦學,專注于民航服務專業人才培養。歷經了11年的合作育人探索與實踐,遵循應用型人才成長規律,堅持全面質量管理和產教協同育人的理念,校企雙方積極推進教學體系改革,構建師生學習共同體、深化校企戰略合作、打造產教融合共同體、持續探索地方民族高校的教育教學改革路徑,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德才兼修、藝管融合、校企協同”應用型民航服務人才培養新模式,為提高產業競爭力和匯聚發展新動能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撐。
以思政建設為引領,構建德才兼修的全人教育質量體系
根據現代民航服務產業就業市場對高素質人才的就業需求,學校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將民航服務人才培養目標確定為“德才兼修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學校堅持道德養成與能力提升相輔相成的育人理念,提煉家國情懷、敬畏生命、尊重規則等專業思政的主導內涵,倡導“讓民航服務更安全更溫暖”的價值理念,并將其全面衍射融入到所有課程中。
堅持推行誠信考試制度,引導學生樹立規矩意識、奉獻精神和自主學習意識。將誠信教育有機融入課程、考試和生活之中,構建課程—考試—生活“三位一體”的誠信教育路徑,完善了教學、管理、思政三方協同育人的工作機制,著力塑造學生的誠信品德。
堅持整體性原則,研究制訂專業及課程思政標準、建設課程思政資源庫、制訂課程思政學期計劃、創新課程思政的設計與教學方法,把思政元素和職業素養融入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切實提升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
以新文科建設為契機,構建藝管融合的跨學科課程體系
緊密結合時代和行業發展需要,精準定位民航服務人才的職業素質要求,率先探索藝術類與管理類學科交叉的高質量人才培養體系。從培養目標、培養規格、課程體系、師資隊伍、教學條件、課程建設、教材建設、教學研究等方面提出相應的標準,2019年推動航空服務藝術與管理專業成為教育部目錄內特色專業(130208TK),2021年獲批內蒙古自治區首批“新文科研究與改革實踐項目”,為適應民航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新業態需求提供新文科人才培養模式。
利用管理學自身的學科交叉優勢,加強與音樂、舞蹈、播音主持等課程資源整合,優化課程體系,開設16門藝術類課程和14門管理類課程,其中校企共同開發9門課程資源。學生接受綜合素質培養和民航專業技能訓練,提升民航服務技能、協調溝通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保證藝術素養、管理才能和形象氣質能夠緊密切合民航服務行業的新業態發展。
以高質量就業為導向,構建學訓結合的多維度實訓體系
加大實踐學分比重,實現教學組織形式從“學校主導、課堂情境”向“校企協同、應用情境”的轉變。通過“以賽促學”,將賽事全方位嵌入知識體系、職業素養、應用能力、創新意識的培養。連續舉辦十屆禮儀風采大賽,參加歷屆全國高等院校民航服務技能大賽和推介展示會,將教學實踐搬上舞臺。
探索智慧教育新形態,把VR和AI等現代信息技術融入課程建設中,建設一門自治區級一流虛擬仿真實訓課程,營造全景式動態實訓場景。探索“1+X”民航服務職業資格培訓,引導學生考取從業資格證書,提升就業技能與保障。改革傳統的畢業論文模式為畢業設計視頻+報告,綜合考查畢業生的知識、能力和素質。
學生實訓
以產教融合為主線,構建校企協同的育人共同體
北京廣慧金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始終專注于高端交通服務和民航人才培養。內蒙古民族大學與其合作辦學以來,聯合培養民航服務專業學生,先后在音樂表演和旅游管理專業下設空中乘務方向,并成為設置航空服務藝術與管理專業的首批19所院校之一。
在校企合作基礎上,雙方實現深度融合,秉持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原則,推進教育教學內容與行業企業實際相融合,校內、校外教學資源相融合,把校企合作貫穿于整個民航服務人才培養中。經過培訓,企業和學校共同培養了10名“雙師型”教師,并獲得結業證書,實施“持證上課”。雙方共同承擔課程、教材、案例、實訓、賽事等教學資源開發,合作培育了1門自治區級一流課程,出版了8本專業教材。由學校提供場地,企業出資金配設備,共建集飛機模擬艙、形體訓練室、形象設計室和 CBT 軟件教學一體的多功能實訓中心,為專業教學提供全方位的資源保障。
學校校長和金通集團董事長共同牽頭,分別成立專業建設與發展基金會和管理委員會,學校設立獨立的旅游與航空服務學院,并簽署創建金通民航現代產業學院的戰略框架協議,從招生、培養方案、課程體系、師資隊伍、教材體系、實訓基地的共建到就業市場的共同開發,構建完整的產教深度融合機制,校企協同實現人才培養的全要素、全過程、全方位投入,形成教育供給鏈和產業需求鏈的有機銜接。
校企合作簽約
教學實踐成果豐碩,產生良好的標桿示范和帶動效應
基于校企雙方全方位、全過程、全要素的合作,學校形成了產教融合長效機制,教育教學改革不斷深化,對民航服務人才培養模式進行創新性實踐探索,制定了一套成熟科學的培養方案、課程體系、教學方法體系、實訓體系和質量評價體系,獲得了學生就業競爭力增強、用人單位滿意度提高、專業品牌影響力持續擴大的良好效果。
學生的誠信品德和志愿服務意識日益增強,先后有45個班參加了學校的誠信考試,29個班獲誠信班級榮譽稱號,619名同學獲得誠信證書。學生自主注冊成立青年志愿者協會、禮儀服務隊等二十余個社團組織,深入社區、福利院等開展公益活動。2013開始,學生每年參加全國高等院校民航服務技能大賽,累計獲得金獎15項、銀獎3項、銅獎1項、單項獎1項、優秀表演獎2項,連續榮獲6屆本科綜合組團體金獎。
學生參賽獲獎合影
學校的畢業生就業率達94%,升空率達52%,并且讓來自草原牧區的少數民族學子們實現了飛上藍天的夢想。學校連續多年被高校畢業生就業協會高校空乘分會評為就業工作先進單位。
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持續推進和畢業生就業競爭力的顯著增強,內蒙古民族大學的應用型民航服務人才培養模式也日益得到教育同行和行業市場的普遍關注。任軍副校長先后應邀參加全國高等院校民航人才培養與就業研討會、高校畢業生就業協會高校空乘分會會議、專業建設暨實訓基地現場教學觀摩研討會等會議,并就學校的辦學模式做主旨發言,吸引了西北民族大學、貴州民族大學、大連民族大學等高校同行先后來校考察調研,學習借鑒產教融合協同育人模式和空乘專業辦學經驗。該人才培養模式也成功入選中國高教博覽會“校企合作、雙百計劃”典型案例和國家民委教學成果二等獎。學校與金通公司合作,建立民航服務人才培養的示范基地,并簽署了校企合作共建現代民航產業學院的戰略框架協議。
內蒙古民族大學創新航空服務人才培養模式,明確人才培養價值導向,主動擔負起新時代人才培養的使命責任,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踐行教育現代化理念,優化人才培養資源開發與利用,直面民航服務人才培養的痛點并進行科學探索,走上了一條不斷深化產教融合、學科交叉融合、校企協同育人的高質量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