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全民抗擊新冠病毒的特殊時期,清明節該如何安排?成都市科華中路小學的孩子們將清明節作為鏈接歷史、習俗、文化的載體,通過各科老師參與、查找資料、共同演繹、親子體驗等方式,去找尋中華民族獨特的情感和精神力量,一起尋根溯源,緬懷先烈。
協同育人,師生同追思
孩子們通過《我的清明紀時》資料查找,了解了清明節時間由來傳說;收集了清明節的詩歌,對自己家鄉的清明習俗做分享……
在音樂老師任席田的指導編排下,孩子們將清明節的詩歌編成舞蹈,共同體會古人追思親人的濃烈情感。時代的變遷開啟了文明祭祀新風尚,鮮花祭掃、“云祭祀”、居家追思等,同樣寄托對親人的懷念。孩子們在美術老師陳靜的指導下,親手制作了寄托懷念的花束,緬懷親人、英烈!
繽紛展臺,全校同參與
在學校繽紛展臺上,孩子們吟誦清明節詩歌,回憶緬懷倒在槍林彈雨中的先烈王二小、劉胡蘭、邱少云……也緬懷著和平年代里守護我們生命財產安全、為我們創造美好生活的當代英雄、抗疫志士。
孩子們分享清明節由來以及有關清明節的傳說故事,講解各地、各國清明節習俗。同時向全校師生發出“四個一”親子活動倡議:“宣講一個懷念英烈的故事”“制作一束懷念的花束”“參觀一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開展一項清明節民間習俗活動”。
“清明時節雨紛紛”科華中路小學家校協同,用實際行動傳承中華文化,用實際行動緬懷先烈!(孫林馨 通訊員 袁白薇 李竹春)
成都市科華中路小學,清明節標簽: 成都市科華中路小學